郑如美此前在2018年和2021年针对同个课题领导并做过系列调查。
国人越来越意识到临终规划的重要性,并更愿意谈论这一话题,但新加坡管理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许多人可能只是“说说而已”,并未付诸实际行动。
延伸阅读
描眉画唇间 守护生命终章的美丽 国大医院园区重建料2038年完成 床位增至1500个然而,在实际行动方面,已立遗嘱的受访者不到四成;订立持久授权书(Lasting Power of Attorney)或预先医疗指示(Advance Medical Directive,简称AMD)的受访者则不到13%。
新加坡管理大学星期五(5月9日)公布的这项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约八成国人表示对临终规划持中度到高度开放态度,但只有不到13%既口头表达,也写下了他们的最终愿望。超过一半(53%)的受访者两者都没做。
调查指出,这反映出国人仍对与死亡相关的可见事物感到不适,倾向于回避。
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国人表示愿意谈论临终规划,其中38.38%持高度开放态度,高于2018年的28.82%。38.35%的受访者持中度开放态度,19.74%低度开放,仅3.52%的人不确定。
虽然国人认为临终规划是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但超过一半(53.33%)的受访者却从未与家人沟通过自己的意愿,只有28.32%曾与他人讨论过自己的想法。
此外,仍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在生病后才开始规划临终安排,只有2%的受访者是因为公共宣导或政府鼓励而开始规划。
调查还发现,尽管19.2%的受访者认为死亡及身后事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予以重视,但在涉及到支持这个阶段的基础设施时,只有35%的受访者支持兴建新的殡仪馆,主要反对理由是“殡仪馆已经足够”和“这不是优先事项”。
这项由新大统计学首席讲师郑如美和101名本科生于今年1月进行的调查,为期五周,旨在了解国人对从出生、结婚到死亡,人生各阶段的态度和准备,包括临终规划。他们通过面对面采访、线上访问、电话访问等方式,收集了2187名本地受访者的反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