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四:种族议题跨越种族
相比候选人是否重量级,卢姓居民(40岁,船运行业人员)更关注两个团队的具体优势,比如行动党过去的良好表现,而工人党候选人贺沛星和滕沛源则能够带来新视角。
五年一次的全国大选,就像一场为期九天的辩论大赛。各党在紧凑的竞选期中展开唇枪舌剑,每天的热点议题以飞快的速度发展,遗弃选区、身份政治、英康保险收购案、负面政治等议题,接连成为候选人交锋焦点。撇开各党之间的隔空喊话,哪些才是在选民心中,最可能左右他们投票决定的议题?
包括工人党、新加坡前进党在内的多个反对党,都在竞选纲领中提出抑制生活费涨势的建议,例如把消费税回调到7%,或减免必需品的消费税,并认为政府在高通胀的背景下提高消费税是雪上加霜。
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上星期五(25日)下令屏蔽多则由境外人员发布、企图借种族议题影响我国选情的脸书贴文。总理黄循财星期六(26日)召开记者会,呼吁全国人民拒绝身份政治,并对外来干预提出警惕。各政党在事件升温后都齐声表态,坚决反对身份政治和外国势力介入。
不过,也有选民持不同看法。育有两名年幼孩子的东海岸集选区居民萨布丽娜(Sabrina Khalek,30岁)就认为,政府已经尽力了,尽管周围的人因生活费问题而责怪政府,但她相信个人的财务管理更为重要。
热点一:什么才是良好政治?
一名46岁的小贩摊主,今年在惹兰加由区里,迎来了白蓝两党的对决。问及影响他投票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他先是明确地回答“国会需要多元声音”,紧接着又谈起对外部局势的担忧说:“其实我们的情况比很多国家都好,这次大选可能稳住新加坡比较重要”。
同样对生活费高涨感到不满的惹兰加由区半退休男性居民(50岁),则支持反对党对基本用品免税的提议。他虽然认可政府的能力,但认为消费税政策仍有改进空间。
一名年轻选民认为,刚调入的黄志明须自己争取委托,过往的支持未必能直接继承。一名七旬退休者原本对黄志明印象不是特别好,但基于颜添宝在当地的成绩,他倾向于给执政党候选人一个机会。
一名83岁的达曼裕廊居民就坦言,黄伟中过去几年很努力,但毕竟还年轻,“或许还得经历这场大选,才能进一步累积声望”。
热点三:空降真的能救场吗?
执政党的论述是:消费税政策让政府可向旅客,以及不在本地赚钱或缴付所得税,但有能力购买豪车和名表的人征税。
这起事件格外引起马来选民的注意,20多岁的盛港集选区选民直言,如果候选人能了解社群的诉求,并为社群发声,自然更容易赢得选民支持。但她同时强调,种族和宗教相关的议题,只是选民众多诉求之一,“只打种族牌在新加坡是行不通的”。
在全国最大单选区武吉班让,行动党原议员连荣华与民主党淡马亚教授再次短兵相接。上届大选险胜后,连荣华积极凝聚社区、翻新老市镇、推出廉价商品缓解生活成本,大多居民看在眼里。
全国职工总会秘书长黄志明3月开始在芬维尔区做家访,与原议员颜添宝齐亮相。原议员多年建立起的良好口碑和民意基础,能否成为新候选人的信用红利,见仁见智。
2025年4月28日,首次在大选中扛起人民行动党领军大旗的黄循财总理,站在具历史意义的浮尔顿午间群众大会讲台上,恳切地呼吁全国选民投选最佳团队。他严肃地提醒,投选反对党不是把更多不同的声音送入国会,而是削弱新加坡政府,不利于我国在日益动荡的世界局势中立足。
相比下,较晚敲定选区的候选人,则得在无法预热的情况下,短时间启动竞选引擎。一些东海岸的居民对接替王瑞杰的迪内希就比较陌生。4月新加入东海岸团队的迪内希在竞选期间加倍通过选区走访、媒体采访等方式,寻求突破新人“起头难”的挑战。至于这能为他争取多少选票,答案在5月3日提名日当天自有揭晓。
严格来说,每个选区的新面孔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空降”的,因为选民必须从零开始认识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新候选人的基层经验,或许能让他们占有起步优势。
良好政治,需要的是强有力的政府团队,还是多元的声音?什么样的国会,才有利于新加坡的未来?这是选民在每届大选中,最核心的抉择。这次遇上外部局势骤变,更令一些中间选民迟迟难以决定手中一票该投向何方。
每次大选,选民就像是五年当一次老板,用选票为议员政绩打分。对寻求连任的原议员而言,大选像是一次大考,勤走基层做实事,在一定程度上能为他们加分。对选区新面孔来说,前任议员的政绩,又有多大的助推作用?
行动党本届大选亮出32张新面孔,20人宣布引退,选区排阵大洗牌,卸任的资深议员能否发挥余热助攻,又或者留下沉重包袱,也牵动选民投票意向。
她重视的不是激烈的政治辩论,而是谁能真正让她“吃好住好”。即便不看群众大会,她对手中一票已经做出了坚定的选择。
一名23岁的首投族(学生)说,自己对副总理和其他政务官具体做什么并不清楚,也不认识提名日当天才正式公布排阵的工人党候选人。但这些对她都不重要,因为她的诉求非常明确:“我希望国会有更多不同的声音。”
围绕两人的议题迅速从地方性的选举议题,上升至国家层面,并涉及身份政治和外来干预的讨论。
74岁退休警员说,谁有做事一看便知,挑战者未必了解社区需要。不过,部分年轻选民虽认可连荣华的努力付出,却又相信“换人做做看无妨”,希望传染病专家淡马亚能为国会带来理性改革的声音。
角逐裕廊东—武吉巴督集选区的行动党领军部长傅海燕星期一(4月28日)在群众大会上说,政府明白低收入和无收入者面对的压力,并通过一系列永久的支援措施,包括消费税补助券计划的现金补助、保健储蓄户头填补、水电费回扣及服务与杂费回扣。
居住在盛港的60多岁德士司机同样认为,政府没有管理好生活费上涨的问题,全家都有意把票投给工人党。
相比三名过去五年服务榜鹅区域的行动党原议员,工人党这次派出清一色的新面孔出征榜鹅,被孙雪玲在群众大会上称为榜鹅的“陌生人”,而工人党候选人不甘示弱,反问“陌生人”是不是指颜金勇。
本届大选出现首个迎来四角战的集选区——淡滨尼,但四角战的舆论热度仅维持不到一天,焦点便迅速转向行动党与工人党两位马来族领军人——主管回教事务的马善高部长和工人党副主席费沙之间的对决。
住在淡滨尼尚育区的龙诗惠(34岁,文案撰写人)说:“新加坡需要处理的问题够多了,如果内部再不团结,就算只是出现一个小小的裂痕,也会影响国家稳定。”
教育部兼财政部高级政务次长黄伟中接管的达曼裕廊分区,本届大选被划入热区西海岸—裕廊西集选区。面对前议员订下的高标准,这名2020年加入政坛的候选人,对选民来说显得青涩许多。
尽管本届大选中延烧的住房、英康保险收购案等议题并不直接影响他,但他仍在社媒平台上密切关注各党的表述,因为他在意的是候选人“能不能为选民发声”。
西海岸—裕廊西集选区候选人贺明医生曾在裕廊担任义工17年,长期在基层耕耘。虽然他去年开始才较明确地成为潜在候选人,但选民对他并不陌生。居住在西海岸的王姓商人(76岁)注意到,贺明医生很勤劳,能跟居民打成一片,居民对他的印象都很不错。
居住在榜鹅的40多岁活动管理经理,认为这些补贴和礼券主要惠及低收入群体,像她这种“介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之间的群体”,薪资增长跟不上日常开销。
提名日当天,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突然被调到榜鹅集选区领军,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原马林百列议员陈诗龙医生转战蔡厝港集选区,填补颜金勇的领军位置;马林百列—布莱德岭集选区的空缺则由行动党新面孔吴培铭补上。
消费税和通胀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钱包,增加了经济负担,使生活压力倍增。东海岸集选区选民沈清誉(73岁,兼职德士司机)说:“新加坡如今人太多、东西太贵,大家脾气都变得暴躁,缺乏人情味,都变得自私自利。”
热点二:生活费援助够吗?
延伸阅读
【GE2025】连荣华强调议员推动区内基建 批民主党说不难太“天真” 【GE2025】吴诗琪:耕耘基层多年 我不是空降兵这些重量级部长在国际舞台代表新加坡发声、在内阁规划我国前进的道路,但他们到了全新的选区,是否能发挥同样的影响力?各党最后一分钟宣布排阵,早前没在基层耕耘、被视为空降的候选人是否让选民感到陌生?
国人对这起事件的关注,超越了种族和宗教,不论来自什么背景,受访的选民都一致希望各党能在竞争的同时,共同维护我国多元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前任议员的优异表现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尚达曼总统退出人民行动党参加总统选举前,曾在达曼裕廊分区当了超过20年的议员。亲民接地气的作风,让不少选民把他视为难以取代的“老朋友”。
选民在不同生活阶段,有不同的政治诉求。25岁的李姓首投族认为,国会需要有新的声音,才能更好地应对新的局势。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外部环境,反而让他更确定自己的选择。
“我们可能从你们手中拿了一个鸡翅膀,但实际上送给你们整只鸡!”
在榜鹅居住17年的迈克尔(31岁,艺术管理工作者)坦言,他和家人对颜金勇这名低调的部长并不熟悉,但都记得他带领我国走出冠病疫情做出的贡献,“我们很难无视他们的努力”。
政府拿人民一只鸡翅,却送整只鸡?这样的买卖,反对党并不买单。
朝野的明确共识,暂时为事件降温,但并未完全扑灭身份政治危险的火苗。星期三(30日),一封题为”致淡滨尼马来选民”的公开信仍透过通信应用WhatsApp流传,其中明确呼吁马来选民支持某位候选人。
淡滨尼居民阿兹法尔(Azfar,41岁,自雇者)告诉记者:“无论是马善高或费沙,两人都从政多年,他们的表现选民心中有数,无须外人告诉我们怎么投票。”
热点五:原议员让你加分还是减分?
反对党并不买账,红点同心党主席符明俊博士星期二(29日)在群众大会上质疑傅海燕的“给鸡论”,指目前物价高涨,人民所获援助并不足够。“政府给一整只鸡,还是只给一只鸽子?他们口中的整只鸡到底是什么?”
同日,反对党领袖、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接受媒体采访时重申多元政治的重要性,强调即便工人党赢得三分之一议席,“政府仍有足够空间、足够余地和足够专注力,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挑战”。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听见,但对这名必须应对生意压力又得照顾家庭的选民而言,在多元声音和确保政府能免除干扰有效运作,两者不可兼得。这是他在5月3日投票日当天,必须做出的艰难选择。
但对于经历过我国动荡时期,亲眼见证罢工和种族暴乱的萧姓选民(75岁,退休者)来说,执政党多年来稳定的治理给了她信心。她坐在淡滨尼的咖啡店里,看着候选人走访的热闹场景,淡定地和平时一样吃着早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