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达顺:法官须增强交叉领域知识应对复杂案件

0
1

然而,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断增强的功能和复杂度,法官不仅要有知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擅用已知、更要迅速掌握新知,并应用于日益复杂的案件中。他们也应精进法庭管理技巧,确保程序公正高效,并关注能够提升工作效率的新技术、工具和方法。除了发展审裁能力,还要培养领导力和系统改革能力。

大法官说,这些领域不断发展变化,而司法专业知识须通过经验持续精进。“因此,我们通过司法学院大力投入司法教育和培训,强调将法官培养成具备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理念的‘学习型法官’。正因如此,像司法学院这般的司法教育机构必须处于司法系统的核心。”

另一大挑战则是日益复杂的案件,复杂的原因在于证据、技术的复杂度,以及案件涉及跨国因素等。此外,当事人如今更容易获取信息,也往往更坚持己见,这会使管理法庭诉讼程序变得异常困难和微妙。

除了法官在司法工作上面对的固有挑战,司法机构也面临外部环境的挑战,包括人们对公共机构信任度持续下降,这种情况过去几年来在全球普遍可见。法院向来被视为社会平等与公平的守护者,以及真相的仲裁者。大法官说:“倘若人们认为法院无力辨明或捍卫真相,或无法解决司法行政中的重大缺陷,这将严重影响公众对司法的信任。”

大法官梅达顺星期一(5月26日)在新加坡司法学院10周年典礼上致辞。他阐明司法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对于来到法庭上的公众,每一名法官都是司法系统的代表,肩负着守护司法公信力的重任。

大法官指出,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法官必须持续深化和拓展自身的裁判能力,既要拥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精通现有和新兴的法律问题,也要超越法律本身,涉猎与技术、统计学、法医学、心理学等与法律交叉的领域。

大法官指出,法官不仅要确保司法程序的公平与廉洁,还必须努力得出正确的结果。每篇判词不仅是为了向当事人解释诉讼胜败原因,也是为了发展法律体系,向公众保证正义得到伸张。因此,法官必须积极追求并保持最高标准的能力、品格与操守。

2015年成立的司法学院在过去几年对课程与资源进行全面审核,制定了全新的司法教育培训方式,包括修订司法能力框架,阐明法官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应该具备的14项司法能力。同时,学院也重组为两大研究院,一个负责开发与实施培训项目,另一个则专注于司法和司法教育相关研究。

延伸阅读

司法学院推“T型教育”新策 厚植专精能力拓展跨域视野 大法官梅达顺:增强法院信任 可应对“真相腐蚀”危机

法院审理的案件日益复杂,法官不仅须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涉猎与技术、统计学、法医和心理学等交叉领域,还必须善于在案件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大法官透露,学院接下来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合作伙伴三大方面提升司法教育的水平,这包括持续更新核心的裁判技能课程、开设新领域课程、运用角色扮演录像教学和人工智能教学、开发能够参与互动角色扮演的人工智能虚拟陪练员,以及加强区域与国际合作等。

在结束致辞前,大法官说,在庆祝司法学院10周年这一重要里程碑之际,也鼓励法官继续支持司法学院履行使命,并强调司法教育需要学院与法官的协作才能够实现目标。

大法官:司法教育机构须处于司法系统核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