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心行动队员忆缅甸救援 狭小缝隙中施救

0
0

谈起联手救出生还者的过程,参与的民防人员至今还历历在目。其中一名民防队长是一级准尉阿兹兰(Mohamed Azlan Bin Mohamed),他日前接受《联合早报》访问,绘述救援经过。

阿兹兰说,该场救援行动是在一座楼高三层的独栋楼房,男子当时受困地下层。

要爬过断壁残垣有难度,窄小的缝隙只允许两个人一前一后俯身在内。

“倒塌的瓦块有如积木塔,任何微小的震动或动作都可能引发另一轮崩塌。我们的头盔和头顶上的混凝土板紧挨着摩擦,身体无法趴平,只能小心用身体核心力量支撑,还要操作手上重10多公斤的切割机械。”

我国民防部队是亚太地区首个于2008年被评为重型城市搜救行动的队伍,这个分类是联合国对搜救队伍给予的最高认可。此次出动的队伍除了救援人员,还有搜救犬以及工程师等专业人士。

同时,救援队伍也时刻和受困男子保持联系,询问他的状态,为男子提供水源,最后队员看到他,把他从缝隙中拽出。

搜救队伍和时间赛跑,可以在一天内搜寻六个地点,比预计所需时间提前完成任务。“每当一个地点的搜寻工作提早结束,我们就问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帮助,我们心里只想尽力而为。”

前脚刚踏入酒店,后脚就接出任务指示,到缅甸地震灾区的我国民防人员连周边环境都没看清楚,就被紧急动员到一倒塌的建筑中展开救援行动。八名救援队员分四组,前后交替钻入狭窄缝隙中,趴伏着凿开钢筋与水泥,救出一名生还者。

自1990年成立以来,狮心行动队伍已多次到遭受重大灾难的国家进行人道援助。此次派遣至缅甸是第21次海外任务。

民防部队的示例图显示,两块混凝土需用木板撬开,这样一来,一旦有任何塌陷迹象,他们能从木头的破裂声判断,及时逃生。(新加坡民防部队提供)

全职国民服役人员萨尔瓦那丹则是第一次作为医护人员,参与狮心行动。萨尔瓦那丹说,医疗队伍的本职是要确保队员的安全,缅甸天气高达42摄氏度,热浪加上重装备,很容易导致中暑。除此之外,缅甸疟疾肆虐,他也要确保队友们按时服用预防药。

行动司令郑植维上校说,这次和以往不同的是,队伍在很短的时间里抵达求助国。“有运输伙伴的配合,装备运输、货物处理、响应速度都快了不少。以前,我们受制于装备运输重量限制等问题,现在有新航配合快了不少。”

营救的关键是要切开这块压在受困者身上的混凝土板和交织的钢筋,但狭窄的空间使得他们只能依赖体型较小,靠手持电池驱动的液压切割器和电钻轮流操作打洞。

虽然机器小进度慢,但操作器械的张淇弼上士说:“只要有一点水泥碎片掉下,我们就不会放弃希望。”由于高度集中进行营救,张淇弼爬出来才发现他已在狭缝中俯伏了大约两个小时。

1990年成立以来 多次到重大灾难国家进行人道援助

医疗队也在当地设立医疗站,给居民提供协助。“我们遇到有中风迹象的人,也有人眼球飞进铁渣,我们跟当地人接触后发现,他们都很坚强。”

延伸阅读

驰援缅甸11天 狮心行动80队员平安归国 新加坡首次派搜救蟑螂到缅甸救灾 地震废墟检测生命迹象

“我们到场勘察后发现,男子被压在一大片混凝土墙板下,救援人员必须穿过一堆断壁残垣,凿开这道混凝土墙板,才有可能把人救出来。”

80名“狮心行动”(Operation Lionheart)队员驰援缅甸回来已经接近20天,尽管这次的救援行动中,民防仅顺利救出一名生还者,但整个救援行动却为民防部队累积了宝贵的救灾经验。

民防部队“狮心行动”队员接受媒体访问,回忆驰援缅甸地震的过程。(陈斌勤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