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是否减少工作日 不同行业情况各异 颜晓芳:外界存误解 灵活工作安排不仅是居家办公或四天制三大理由不实施四天制
“企业应与人力资源部门密切合作,建立明确的生产力指标,定期评估当前的灵活工作模式,同时善用科技来优化工作流程。”
人力资源专才学会总裁沙达亚士南说,如何维持竞争力以及对生产力会有怎样的影响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这也得看商业模式和所属行业是否合适,不能一概而论。
三名人力资源专家及工作场所策略顾问告诉《联合早报》,尽管近年尤其是冠病疫情后有更多关于四天制的讨论,但在新加坡充满竞争的商业环境里,要大规模落实四天制将面对许多挑战。
雇联执行理事长沈锦源说,上述调查结果反映许多雇主在如今紧缩的劳动力市场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所面对的现实。虽然有小部分雇主赞同四天制,但对于大多数雇主而言,四天制在执行上的困难和所带来的经济影响,会让他们难以满足业务需求。
至于可能实施四天制的雇主,主要属于资讯通信、一般与支援服务,以及金融行业;他们愿意这么做的三大原因是:能够加强公司员工的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改善员工福祉,以及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不实施四天制的三大理由是:企业运营方式不允许,如须24小时运作;无法提高生产力来抵消产能减少;需要额外人力来填补空缺,导致成本上升。
新加坡全国雇主联合会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雇主表明在现阶段不会实行四天工作制。
雇联星期五(11月1日)发文告说,它在今年9月30日至10月7日进行了一项线上调查,以了解雇主对实施四天制看法。在330个参与调查的雇主当中,79%或260个表明不会也无意实施四天制;16%或52个说会考虑,但暂时不会实施;只有5%或18个雇主称会实施四天制。
工作场所策略咨询公司Paperspace Asia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谢淑琳说,一些以成果为导向的行业,如咨询或科技公司,较易于实施四天制,但其他须面向客户的行业,若不增加员工人数或改变生产力衡量标准,要采用四天制就较有难度。
人力资源顾问公司Reeracoen集团首席执行官内藤兼二说,四天制是否可行因行业而异,且取决于生产力能否维持或提高。一些适应性强且可自动化的行业或许可落实四天制,但其他如需要依赖直接人际互动的企业则面临挑战。
雇联的调查结果同跨国人才招聘顾问公司华德士9月发布的调查结果有些不同。华德士的调查涵盖亚洲11个国家与地区,受访者逾5000个;根据这个调查,近七成的新加坡雇主认为四天制概念可行,但只有不到两成指出正在计划或考虑在未来两年内实施四天制。
专家:各行业情况不同 执行四天制挑战多

受访雇主来自零售贸易、房地产与建筑服务、专业服务、餐饮、一般制造、电子及运输与物流等行业。当中22%受访者属于制造领域,这些雇主没有一人会实施四天制。
雇联目前拥有逾3700个公司会员,这些会员共雇用超过85万名员工。四天制指的是员工每周工作四天(每天八九小时,每周最多36小时),但获得的报酬与传统的五天制(每周最多44小时)相同。
“根据Reeracoen观察,相比于四天制,许多雇主更倾向于灵活工作安排,如远程办公或灵活工作时间,这既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又能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
“要成功实施四天制或灵活工作制,必须有可以将公司目标与员工偏好相结合的协作方式,从而形成一种既能支援长期生产力,又能促进员工福祉的平衡模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