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理王瑞杰星期二(10月29日)在“新加坡科技创新周”期间的研究、创新与企业精深科技活动日(RIE Deep Tech Day 2024)上,宣布这个计划。
“像我这样的大学教授,一般不擅长做生意,南大创业计划指导我们制定商务计划,让我们的产品能够在国际上迅速得到认可,从而打开市场。”
国家研究创新创业计划(National Graduate Research Innovation Programme,简称National GRIP)结合国立研究基金会、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三方力量,计划每年支持约100个精深科技项目,协助起步团队拥有创业必备技能,并且同风险投资机构建立联系,促进商业可行性的发展。
公司创始人南大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张健学博士(63岁)受访时说,公司在去年的A轮融资中,从空中客车风险投资公司(Airbus Ventures) 等募到超过750万美元(约990万新元),超出预期。对此,他认为南大的支持功不可没。
延伸阅读
推动精深科技起步企业发展 我国再为“起新—投资”计划注资4.4亿元 国立研究基金会拟推出新拨款计划 促进AI研发成立于2021年的本地农业科技起步公司智丰生物科技(Forte Biotech)是国大的衍生企业之一。创始人湧杰(30岁)受访时说,公司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地的养虾业者,提供快速的养殖虾健康检测技术。
他说,国大研究创新计划为公司提供房租等方面的资助,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国大的知名度也为企业争取很多顾客。目前,公司在筹备目标为100万元的“种子轮”融资。“国大帮助我们跟很多其他科技公司建立起联系,到现在我们和他们仍然保持联系。”
这个新计划将整合国大于2018年启动的国大研究创新计划2.0(NUS GRIP 2.0)和南大于2017年启动的精益创新创业计划(Lean Launchpad 2.0)。这两大平台至今已经孵化出400多家起步公司和接近160家衍生企业。
王瑞杰:计划将助起步公司设计理想商业模式
针对创业计划的未来发展,王瑞杰在发言中还提到,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超越国界,国际合作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我希望今天在座的企业和国际伙伴,能为推动新加坡与世界创新体系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一起出谋划策。”
王瑞杰也是国立研究基金会主席。他致辞时说:“国家研究创新创业计划将在科技研发和市场应用之间搭建桥梁,帮助起步公司团队优化创业理念,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让他们设计出理想的商业模式。”
新计划启动后的首12个月,将接受本地自主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院(A*STAR)下属科研院所等机构的起步公司创始人、科研人员等加入。参与者可各自组建团队,在研发、设计、经营和工程等领域开展涉及精深科技的风险投资项目。
我国明年1月将启动“国家研究创新创业计划”,首五年通过多种形式拨款5000万元,力争到2028年培养300个初创团队,到2030年支持成立超过150家科技衍生企业。
本地科技初创公司Zero-Error Systems则是南大的衍生企业,2019年成立,主要生产一种用于航天产业的防辐射“智能芯片”,可显著降低卫星等航天器的制造成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