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利指出,除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出更全面的病情分析之外,3D步态分析软件还可以追踪患者的病情进展,通过持续监测步态的变化,来印证治疗是否有效,从而及时做出调整。
全自动视力检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功能,根据患者实时说出的答案显示下一组更大或更小的字母,从而让病患自行完成基础视力检查。(蔡家增摄)沙盒2.0是唯一利用新加坡医疗商业云(Healthcare Commercial Cloud)的医疗科技沙盒,为科技初创企业提供安全环境,以测试和验证面向公共医疗的多项创新解决方案。陈笃生医院医疗人员在临床研究中应用的3D步态分析软件,就是其中之一。
他也说,在软件出现之前,监测关节活动并测量角度必须在特定的检测室里才能实现。“病患还要穿戴很多标记物,很耗时、麻烦且价格昂贵。”
本地医疗科技公司Carecam创始人杨俊杰,是开发3D步态分析工具的主要负责人。他受访时说,新联科技新计划让初创公司有机会,在接近真实世界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测试。“同时也帮助我们减轻相关网络安全风险,通过临床医生直接试用,加速了应用与商业化进程。”
另一个参与沙盒的医疗创新项目,是由陈笃生医院国立健保集团眼科医学院顾问医生李正豪带领团队研发的全自动视力检查系统。
目前软件仍在测试阶段,大多用于临床研究的数据采集等,尚未正式面向病患。王保利说:“我认为它有很大潜力,随着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医疗科技的应用能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陈笃生医院国立健保集团眼科医学院经理邬杨(左一)、同院人工智能工程师埃文(Evan Sean Sainani,后排左二起)、新联科技创新促进处高级专家阿布(Abu Mathew Thoppan)、国立健保集团眼科医学院执行员丽兹雅娜(Noor Rizianah Binte Ibrahim,前排中),以及同院经理林丽盈(右一)为媒体演示视力检查系统。(蔡家增摄)李正豪指出:“这项技术有望让医护人员为更多眼疾患者提供服务,同时将精力集中在更具价值的诊疗环节,从而全面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陈笃生医院康复医学科部顾问医生王保利受访时说,传统上,康复科医生都是通过观察、问诊和经验来判断患者因疾病导致的关节角度偏差。“三维立体的智能分析工具,可以同时得出多个关节的客观数据,包括双腿的步态平衡数据对比、以及髋、膝、踝等多个关节的状况。”
新联科技(Synapxe)星期三(5月21日)在首届“医疗科技X亚洲”活动上,正式推出HealthX创新沙盒2.0计划,它旨在通过更强的数据和云支持系统,助力医疗科技初创企业开发新兴医疗技术,并提供更多接近真实情景的试验机会。
陈笃生医院康复医学科部顾问医生王保利(右)在临床研究中,试用由本地医疗科技公司Carecam创始人杨俊杰(左)带领团队研发的人工智能3D步态分析软件。(蔡家增摄)全自动视力检查系统 助医护服务更多患者
医护人员拿着平板电脑对准中风患者的行走轨迹,患者只要往前走约四米到五米,搭载人工智能(AI)算法的3D步态分析软件,就能在两分钟内生成面向康复医生的医疗报告,从而帮助患者制定专属的复健治疗计划。
延伸阅读
本地新设人工智能医学研究所 拟优化流程缩短候诊时间 耗资3800万元 新科研医疗器械产品研发中心启用这个系统现在处于验证调试阶段。国立健保集团眼科医学院经理邬杨说:“团队希望未来能够做到三组自动视力检查系统同时运营,就像超市里的自动收银系统一样,但我们须进一步解决收声相互干扰的问题。”
它能通过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功能,根据患者实时说出的答案显示下一组更大或更小的字母,从而让病患自行完成基础视力检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