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救苦会50周年庆 施医赠药恪守初心与承诺

0
1

三家慈善诊所每月约4000看诊人次

观音救苦会的现届执行委员会都由中医师义务担任,会长何子仲受访时指出,随着药材及各方面成本的提高,救苦会每年的开销超过100万元,全部经费都由民间自发捐助。他说:“慈善事业永无止境,未来我们将继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扩大社区健康宣导,深化心灵关怀工作,这些都需要社会的长期支持。”

除了义诊,观音救苦会也派发福利金给符合资格的贫困人士。救苦会根据家庭经济情况,每月发放100元至200元,目前有19人受惠,包括马来和印度同胞。已故创会主席林义丰于1975年创办的免费赠阅刊物《慈声季刊》,至今持续每三个月出版一次,内容着重宣扬佛法及医疗保健知识。

白毅柏说:“一转眼观音救苦会成立50年了,间中遇到不少挑战,但历届执委会、义诊医生和义工们都坚持下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大日子。过去我们默默耕耘很低调,希望通过这一次的庆祝活动,加深大家对我们的认识,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能获得我们的服务。同时,我们希望呼吁更多人出钱出力,支持这项慈善事业继续走下去。”

观音救苦会出版的《慈声季刊》,内容着重宣扬佛法及医疗保健知识。(观音救苦会提供)

这三家慈善诊所共有44名义务医师,提供中医、针灸和拔罐等服务,每月约有4000看诊人次。

为欢庆成立50周年,观音救苦会定于5月25日在大巴窑战备军人俱乐部双喜楼设金禧年庆午宴,主宾是卫生部长王乙康。配合大庆,救苦会也将出版50周年纪念特刊。

观音救苦会于1975年由新加坡中医学院导师林义丰和一群中医师联合创立,获华严精舍已故广义长老及各界人士大力支持。救苦会开创本地最早的流动医疗车服务,如今旗下有三家慈善诊所向大众提供中医义诊服务,服务对象不分种族、宗教、国籍。

开设全新诊所费用很高,观音救苦会未来倾向于设立医疗站,欢迎有兴趣合作的慈善机构、庙宇和佛堂等与救苦会接洽。何子仲说:“我们有从事义诊的经验和资源,对方只需提供场地。这种做法更加灵活,也能够在全岛各地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观音救苦会金禧年庆午宴诚邀各界支持认捐,宾客席每桌1000元,嘉宾席每桌5000元,贵宾席每桌1万元,可致电67434228询问详情。

观音救苦会的宗旨是宣扬佛慈,施医赠药,推广饮食卫生常识,防止疾病。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救苦会的医疗车穿梭全岛各地,鼎盛时期设有近20家诊所,流动医疗车数量达九辆。随着社会发展变迁,人们对流动医疗服务的需求减少,加上拥车成本高涨,救苦会在冠病疫情后停止了这项服务。

白毅柏的祖父白清泉深受观音救苦会创会主席林义丰宽厚仁爱、真诚慈悲的感召,对救苦会的宏大愿景很是认同。在前高级政务部长庄日昆的推荐下,白清泉毅然接下筹建友诺士新会所的重责大任。会所于1995年落成,为观音救苦会往后的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尽管面对药材价格上涨等挑战,每年的运营经费超过100万元,新加坡观音救苦会成立50年来,始终恪守提供免费医疗的初心与承诺。

延伸阅读

金门会馆欢庆155周年出书 记录本地金门社群行业发展  宗乡会馆设立免费文化馆 吸引生力军传承本地文化薪火

观音救苦会永久名誉会长兼50周年筹委会主席白毅柏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享他与观音救苦会的缘分。

如今观音救苦会将资源集中在三个地点。其一是友诺士地铁站附近34号惹兰友诺士(Jalan Eunos)的观音慈善医疗院。这家医疗院的地面层有两间诊室,二楼为佛学与医学图书馆和行政办事处。另两家诊所分别开在牛车水水车路(Kreta Ayer Road)七号和盛港河谷径(Rivervale Walk)第111座组屋底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