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会馆欢庆155周年出书 记录本地金门社群行业发展 

0
0

延伸阅读

办千人祭祖大典 金门会馆弘扬传统促和谐 随历史散步团 探索本地文史景点培养归属感

许振义说:“在金门移民先辈的奋斗史与新加坡现代化的交融中,我们看见一个海外移民社群如何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从零开始,逐步建立起经济与文化的影响,《行稳见远》不仅是一部凝聚金门乡亲百余年来智慧与汗水的记录,也是对新加坡多元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深刻描绘。”

江柏炜受访时提到,金门会馆10余年来持续创新,在纪念专书上尝试突破传统的纪念册形式,而以专题形式书写金门社群的“人事时地物”,从一个个小故事里描绘新加坡华人文化的一些形貌。

“某种意义来看,《行稳见远:新加坡金门社群的行业发展》不仅是一个地缘社群的故事,其实也是新加坡历史变迁的缩影。”

在他看来,比起周年纪念特刊,《行稳见远》更具历史深度和社会意义。金门会馆上一本出版著作是150周年历史图文集《极目·远航》,主编是金门会馆文教主任许振义。这回,会馆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江柏炜教授合力完成《行稳见远》,将在5月18日会庆上正式发布。

金门会馆副主席、会庆筹委主席李志远受访时说,这次会庆除了要答谢乡亲与先辈的奉献精神,也希望加强与周边国家金门乡亲的联系,因此这回宴开82桌,除了本地华团组织,也邀请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的宗亲共襄盛举。

他说:“配合会馆155周年纪念,我们出版《行稳见远》这本书,希望为后代保存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在面对未来挑战时,有机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行稳见远。”

这些行业蕴藏着金门人的拼搏精神,以及在潮流变迁中力求转型的智慧。随着时代发展,金门社群后辈逐步进入科技、金融与服务业等新兴领域,延续了祖辈的创业精神,而且以更开阔的视野,在本地及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

金门社群的历史轨迹,如同新加坡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时俱进的演变故事。最早期的移民多从事“九八行”跨境贸易,后来进入驳船业、木材业、板廊加工、造修船业及索络业,随着新加坡迈入工业化,金门人从事的行业开始转型,不仅涉猎海事工程、印刷业、食品业、化学工程、电气和机械工程,也从事餐饮、金融、传统手工艺、旅游业、知识行业、时尚生活、娱乐业,甚至陆海交通业、运输业,在新加坡奠定区域枢纽的地位上,做出贡献。

作者江柏炜多次来新考察

本书作者江柏炜过去20余年来投身海外金门社群的研究,2010年出版《星洲浯民:新加坡金门人的宗乡会馆》一书,探究包括金门会馆、浯江公会及众多驳船估俚间的起源、发展及变迁。最近10余年,他经常前来新加坡考察,收集档案文献,并逐一访问“金门头家”及行业经营者,通过产业发展的动态观察,了解新加坡金门社群行业的转型之道。

主席方耀明提到,新加坡和金门有许多共通之处;两地皆孤悬海外,缺乏天然资源,但各有千秋。一如新加坡有鱼尾狮,金门有风师爷;两地多为移民落脚之处,扎根在土地上推动发展。

配合155周年会庆,新加坡金门会馆不出版周年特刊,而是推出《行稳见远:新加坡金门社群的行业发展》一书,记录本地金门社群的历史轨迹,同时反映新加坡社会的发展历史。

各行各业蕴藏金门人拼搏精神

在金门会馆主席方耀明的支持下,江柏炜在过去累积的研究基础上,以两年多的时间,着手撰写这本以金门社群为中心的行业发展史。实际上,他近20年来常参与会馆相关的文教事务,从举办室内讲座、户外考察的历史散步活动到这次写书,都与金门会馆董事和文教部密切合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