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生命因毒逝去 尚穆根:我国必须坚持对毒品零容忍

0
2

纪念日推互动展览 聆听嗜毒者和亲友心声

为配合纪念日,新达城的这场互动展览围绕这些曾经嗜毒者的真实心声,揭示毒品如何摧毁家庭、伤害身边的人。

尚穆根说,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持对毒品零容忍的立场。(吴先邦摄)

前涉毒者遗憾错过孩子童年 努力重建信任

他仍清楚记得,自己甚至在结婚生子后都无法摆脱毒瘾,常常在吸毒后不省人事地回到家中,让生性胆小的女儿不知所措。“毒品总是排在第一位,然后是美食,最后才轮到家庭……女儿有时会站在阳台上哭泣,我让她的童年蒙上很深的阴影。”

像杨恩翔这样因毒品而令身边至亲好友蒙受痛苦的人,不计其数。

这样的国际趋势时刻提醒着新加坡,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持对毒品零容忍的立场。

延伸阅读

年轻人对毒品“有好感”警钟渐响 落网反问为何大麻不像别国也合法化 去年未满20岁嗜毒者增三成 最年轻者仅13岁

尚穆根在开幕仪式上致辞时说,滥用毒品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代价,年轻生命的逝去令人揪心。

“毒品受害者纪念日”开幕日也邀请前涉毒者到场诉说各自的心声。杨恩翔(41岁)在15岁那年接触毒品,此后在滥用毒品、私会党活动和牢狱的恶性循环中挣扎20多年。他坦言,自己让身边的所有人都失望,但最令他遗憾的,是错过了三名孩子大部分的童年。

他透露,今年1月,两名分别为16岁和18岁的青少年在同一起案件中因为毒品而逝世。初步调查显示,两人疑因吸食过量毒品而致命,调查官在案发现场发现冰毒。

主办方还特别辟设沉浸式展区,让公众亲身感受嗜毒少年的生活空间。观众可以在导览中参观这名小男主人的房间,聆听男孩家人和朋友的心声,切身了解毒品对个人与家庭的深远影响。

“毒品受害者纪念日”在新达城举办的互动展览,即日起至5月18日(星期日)结束。

在海外,有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放宽对毒品(尤其是大麻)的管制,一股有组织的力量也在推动毒品合法化,当中包括智库和非政府组织,受意识形态所驱动,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

“毒品受害者纪念日”(Drug Victims Remembrance Day)星期五(5月16日)于新达城举行,为期三天。这是新加坡连续第二年举办这项意义深重的活动,以持续提升公众对毒品危害意识,凝聚反毒共识。

通过参观小男主人公的房间,公众能沉浸式走入他的世界,切身体验他的生活。(吴先邦摄)

尚穆根举例说,爱尔兰都柏林卫生服务署成瘾服务部门临床教授波比·史密斯(Bobby P. Smyth)就曾致函期刊,质疑美国组织“开放社会基金会”(Open Society Foundations),指这个组织对全球毒品政策讨论造成的“巨大且扭曲的影响力”。

两名分别16岁和18岁的青少年今年1月疑因涉毒离世,而去年被捕的最年轻吸毒者只有13岁;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强调,面对国际某些组织鼓吹毒品合法化之际,上述案例无时无刻不在警惕新加坡,必须坚持对毒品零容忍。

不少路过的公众都驻足倾听这些真实的声音,诉说着毒品如何让自己和家人关系破裂。(吴先邦摄)

如今,他正在努力重建孩子对自己的信任,给予他们应得的父爱。他希望孩子们能感受到自己的改变,愿意相信爸爸已经痛下决心,走回正轨。

而去年被捕的吸毒者当中,最年轻的只有13岁;过去两年,因滥用毒品首次落网的人,就有过半是不到30岁的年轻人。

会场上展出的包括空白童年相册、一张小六会考成绩单、一件父亲赠送却从未佩戴过的珠宝,这些都由嗜毒者本人或亲属提供。这些展品象征着毒品造成的缺席与遗憾,公众可透过展品旁的留声机,聆听背后的真实故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