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上周本地骨痛热症病例回落至少于100起 第三座“产蚊厂”招标重启 扩大伊蚊绝育计划覆盖范围今年第一季度骨痛热症得到良好控制,通报的感染病例有1222起,其中一人因骨痛热症死亡,远低于过去两年同期数据。
根据环境局网站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全岛发现了111个骨痛热症活跃区,其中98个在该季度内受控,不再活跃。骨痛热症活跃区比上一季度减少了约18%,与此同时,当局共发现超过4300个蚊子滋生处,比上一季减少了约22%。
水桶等家用容器、花盆托盘、花瓶等装饰容器、屋外的垃圾箱,以及帆布板和塑料板,是家居环境中五大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公共环境中的排水沟、废弃容器等也容易滋生蚊虫。
骨痛热症的症状包括:突发高烧(持续两天至七天)、剧烈头痛、关节与肌肉酸痛、皮疹、晕眩与呕吐、鼻子或牙龈出血,以及皮肤易擦伤等。
环境局提醒公众,应定期落实五大灭蚊步骤:铲松干硬土壤、清除花盆底盘积水、倒置容器防止积水、定期更换花瓶里的水,以及保持排水沟畅通并投放灭蚊药。
国家环境局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的首13周内,通报的骨痛热症病例共1222起,比上一季度减少14.7%。
去年第一季度共通报了5166起骨痛热症病例,其中七人因骨痛热症死亡,2023年同期的感染病例达到2360起。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一季度的感染人数下降超过七成。
骨痛热症病毒分为四种血清型,今年第一季度中由第二型病毒(DEN-2)引发的病例占比最高,是大多数病人感染的病毒。第二型病毒在1月至3月感染人数的占比分别为42.9%、46.7%和61.3%。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