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许林珠受访时指出,最理想的做法是,国家文物局除了宣布对欧思礼路38号展开研究,也澄清评估所有老建筑的历史价值,是不是都须经过这样的标准程序。这有助于让新加坡人更好地了解“我国有一套即便是欧思礼路38号,都必须经过的标准程序”。
人民行动党下月将纪念成立70周年,许林珠指出,行动党会否就欧思礼路38号议题表态,或者提出需要这样的地点来提醒新加坡人行动党的发起和历史传承,这一点值得关注。
建国总理李光耀次子李显扬在10月15日的脸书贴文中重申,李光耀在遗嘱中明确表达李玮玲迁出后就立即拆除故居的意愿。
李光耀提出的前提是,必须做好安排,确保建筑物经过翻新并保持适合居住的状态,他家庭的隐私也得受到保护。例如他在2011年12月写给内阁的信中表明,“如果要保留欧思礼路38号,屋子的地基必须加固,整幢房子也必须翻修”。
杨茳善星期四受访时引述上述评论,表示依然持有同样看法。他强调:“不论是李氏的家,或任何人的家,只要有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价值都必须经过正当程序处置……我们必须记得,这个屋子确实和李家和建国领导人有关,但这个屋子在那之前也有历史。”
国家文物局星期四(10月24日)发文告,宣布将研究欧思礼路38号是否存在值得保留的国家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然后向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提呈建议。部长则会根据建议,决定是否在保存古迹法令下,对欧思礼路38号发出保存令。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建筑与可持续设计副教授杨茳善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提出上述观点。
当局应澄清评估老建筑历史价值标准程序
国家文物局星期四在文告的附录中,引述2018年探讨欧思礼路38号处置问题的部长委员会报告,说明李光耀的立场。
围绕欧思礼路38号的讨论集中在建国总理李光耀一家人,使所有其他考量变成次要,但这个建筑还包含李家入住前的历史。
“在历史传承和未来导向之间,行动党的政治论述总是偏向未来。”
延伸阅读
文物局将研究李光耀故居 是否具保留价值不排除各选项 政府将慎重考虑欧思礼路38号去留问题许林珠说:“最重要的考量是,要显示欧思礼路38号不作为特殊案例对待,而是正常政府程序的一部分。即使我们谈论的是已故李先生的住所,相关程序也不偏袒某个政党、某个政治人物或某个特殊家庭。”
李光耀倾向拆除故居 但也准备接受其他方案
报告列举李光耀遗嘱最终版本中的拆除条款、李光耀2011年12月写给内阁的信,以及李光耀2012向市区重建局申请为欧思礼路38号展开整修的文件,以说明在考虑这些客观证据,以及听取李光耀子女的陈述后,委员会认为李光耀倾向于拆除故居,但也准备接受拆除以外的其他方案。
杨茳善在2018年的一篇合著评论中指出,国家文物局和市区重建局等国家机构拥有可使用的法律途径和机制,来确保采取必要的程序。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展现相关机构尽职地展开调查、遵守古迹保护的最佳实践方式,以及秉持透明的决策流程;故居保存与否相对来说不是最重要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