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保险组会与行业分享犯罪趋势、信息和最佳实践方法来探测和避免保险欺诈。举例来说,警方若收到新型保险欺诈模式,就会通知协会和保险公司,让我们调整保险欺诈案管理系统。”
其中一起发生在2022年的案件中,一名30岁女子谎称在国外遭劫、行李和贵重物品损坏或失窃为理由,在三年里先后欺骗六家保险公司,骗得1万4000余元旅游保险赔偿。她的一连串罪行,最终被保险欺诈案管理系统(Fraud Management System)识破,她也因此被判坐牢五个月。
发言人提醒公众,切勿在索赔中作出虚假陈述或与不法之徒共谋索赔,否则将面临欺诈指控。
“至于旅游保险,则是假申报、夸大索赔数目,甚至在没有出国旅游的情况下购买保险,然后找借口制造无法出行的假象进行索赔。”
虚假案件将推高保费成本 协会促公众切勿虚假索赔
发言人透露,截至目前为止,有近150起车祸索赔被系统识别为可疑个案。这些案子过后都交由保险公司展开调查,其中13起最终被确认为虚假索赔,警方也在接到报案后接手处理。“在旅游保险索赔方面,系统也识破超过100起可疑案件,其中61起被确认为虚假索赔。”
延伸阅读
说法识法:撞车了?先别火大 冷静取证不留祸根 新加坡普通保险协会:去年总保费收入按年增6.3%至108亿元新加坡普通保险协会发言人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在2017年推出的保险欺诈案管理系统,结合了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大规模检测和调查可疑的保险欺诈案件,让保险公司和有关当局能及时介入,避免别有居心者滥用程序进行索赔。
发言人说:“当系统发现可疑的理赔申请时,系统会标记该案件,并通知相关的保险公司进行核实。保险公司过后将进一步调查此案件,若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欺诈,就会向新加坡警察部队报案。公司也与警方合作,提供必要的详细信息和证据。”
过去几年,本地一些常见的虚假车祸相关索赔例子就包括制造假车祸、幽灵乘客或幽灵驾驶人员(指故意找不相关的人来充当乘客或驾驶人员以便进行索赔),以及在车祸现场“招徕”生意而夸大索赔等。
发言人提醒公众,保险欺诈案最终将影响保险公司和消费者的利益,若不加以遏制,这类行为将会推高保费成本,威胁保险产品的可负担性。
“若掌握保险欺诈线索,可通过协会的‘GIA保险欺诈举报计划’(GIFT)举报,提供例如可证明诱使欺诈活动的电子记录,或欺诈过程描述,或任何可证明欺诈的物证。情报如果协助定罪,举报者最高可获1万元奖励。”
与此同时,系统揭发的案件所涉及的总额达六位数。“这充分证明系统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多亏这套系统,否则这些可疑案件可能在人工审查过程中躲过审查,让不法之徒有机可乘。”
自2017年采用保险欺诈案管理系统以来,新加坡普通保险协会已侦测出至少250起可疑汽车或旅游保险索赔案,当中74起经调查后证实为虚假案件。
除了运用上述系统外,协会也与行业的反保险欺诈专业委员会(Insurance Fraud Committee)紧密合作。委员会成员除了保险公司代表,还有来自警方商业事务局的欺诈调查员。此外,警方的欺诈保险组也是委员会的其中一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