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屋局建筑及数码设计卓越中心处长谢友贤说,建屋局致力于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如自动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以实现更远大的目标,即全面提高建筑生产力,同时增强建筑生态系统的韧性。
施工前,日本大林组先开发全面的虚拟设计和施工模型,并把模型与自主塔式起重机结合起来。在施工期间,模型会不断更新,帮助工地人员监控现场施工活动。
登加新镇的两个预购组屋项目Garden Waterfront I & II@Tengah,去年2月动工,工程采用多项先进的建筑科技,更善用人力等资源,目标是实现建筑生产力提高25%。
延伸阅读
明年逐步推出 近半预购组屋将用机器人油漆抹灰 建筑业研发创新机械取代传统劳力 助增效降成本减工伤起重机新技术助力多层停车场建设
建屋局和日本大林组也在项目中试用起重机引导技术来建造多层停车场。这项技术集成了先进的安全功能,使两台相邻的移动式起重机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安全地同时运行,并且减少人力。
工程将于2027年上半年完工,负责项目的建屋发展局和建筑商日本大林组(Obayashi)新加坡子公司,较早前邀请媒体参观工地。他们重点介绍如何在建屋局推行的建筑转型计划(Construction Transformation Project)下,试行一系列创新建筑技术。
吊臂上的光探测和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可向起重机操作员提供有关被吊部件垂直精度的反馈信息,并探测物体路径上的潜在障碍物,因此无需现场观察人员即可精确和安全地安装部件。

人工智能的使用意味着工地监工可通过平板电脑选择预制材料,然后由起重机操作员确认并启动起重机的自动模式。自主塔式起重机能够自动吊起和运输预制材料,并能在半空中调整悬挂构件的方向以提高精确度,从而加快安装速度。与传统的建筑方法相比,这将使建屋局能够更快、更安全地建造组屋。
移动式起重机上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划定了每台起重机的特定操作区域,确保起重机安全移动;吊臂上的传感器则向起重机操作员发出通知,以确保起重机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当中包括在工地试用结合了自主塔式起重机(Autonomous Tower Crane),以及集合先进传感器的起重机引导(Crane Machine Guidance)技术,使传统起重机能够更加紧密地协同工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