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认为,审理这起案件的法官,是在考虑被告的罪责和病情等因素后,才决定16年监禁。被告虽患有抑郁症,但他事发时却仍保有相当程度的理性,也知道自己行为的不当性。在三司看来,精神疾病也只能在某一程度上减轻其罪责,为此驳回减刑上诉,维持16年刑期的原判。
三司在庭上指出,这起上诉案的关键在于被告案发时所患的严重抑郁症,对其罪责的影响。
延伸阅读
立化中学命案案件过堂 父母要求与被告通话被拒 韩喆凯父母已原谅被告 法官:展现惊人坚强勇气案发当天,13岁的韩喆凯独自走入校园内的厕所。他不知道厕所里已藏着斧头和刀子,也不知道被告正在附近守候。他与被告并不认识。
法庭原本禁止媒体报道本案死者名字,但韩喆凯(图)的父母希望人们能记得儿子,为此向法庭申请撤销报道禁令并获得批准。(韩喆凯父母提供)
被告的抑郁症无疑促成他犯案,但也有其他促成因素,例如被告观看杀人影片,而且也不愿接受帮助。尽管患病,被告事发时还是保有相当程度的理性;作案思想是有逻辑思路的,计划也是经过精心思考的。
被告原于2021年7月被控谋杀,但后来被诊断出案发时患有中等程度的严重抑郁症,控罪也于2023年2月改为误杀。
立化中学命案19岁被告要求减刑但被驳回,维持16年刑期。最高法院上诉庭三司指出,被告的犯案行为高度冷酷与凶残,尽管他案发时患有严重抑郁症,但仍有逻辑思路,以及精心部署杀人计划的能力,因此被告的精神疾病只能在某一程度上减轻其罪责。
坐在犯人栏里的被告闻判时显得冷静,他的家人在休庭后与他短暂交谈。据观察,被告与家人说话时显得轻松,家人则透过犯人栏的隔板紧握他的手,并吩咐他要表现良好。
这起震惊全国的命案发生在2021年7月19日上午11时许,死者是中一生韩喆凯。由于被告犯案时仅16岁,根据儿童与青少年法令,媒体不得公开他的身份。法庭原本也禁止媒体报道死者的名字,但韩喆凯双亲2023年通过控方申请撤销禁令,希望人们能记得儿子,获得法官批准。
大法官梅达顺星期三(10月23日)代表三司宣读裁决时指出,被告案发时并非在妄想的情况下犯案,他的思路有逻辑,而且知道他所犯罪行的不当性,以及所将造成的伤害。
在严重抑郁症困扰下,被告自觉一无是处,认为人生无望。他尝试用不同方法寻短见但不成功,于是想到先在校园杀人,再由警方朝他开枪,以此寻求解脱。
大法官指出,若不是念在被告年轻且患病,他的刑期就会是约20年的监禁。
自案发后就还押的被告,于2023年12月1日在高庭承认误杀罪,被判坐牢16年。不过,被告的律师事后以判决未充分考虑他的严重抑郁症为由上诉至最高法院,要求将刑期减到八至10年。
被告用斧头行凶 13岁韩喆凯厕所遭杀害
而且,被告在案发前所做的准备是冷酷和计算过的,例如选购凶器和将凶器磨利、研究立化中学的校园平面图,及上网观看类似暴力事件的视频等。他也对准一名无辜且毫无防备的受害人,而对方只是刚好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
三司:抑郁症并没有削弱被告自我控制力
被告随后进入厕所,从韩喆凯身后用斧头攻击他,直至他动也不动地躺在地板上。过程中,被告对韩喆凯说了一句:“对不起。”被告事后觉得情绪得到释放,但同时感到愧疚,决定放弃杀更多人的计划,并自己报警。
被告也知道先在校园杀人,再由警方朝他开枪的做法,在法律和道德上都是错误的。根据他在案发前写了两首有关校园杀人案的诗,被告是被校园杀人及它所带来的恶名所吸引。
此外,被告的抑郁症并没有消弱他的自我控制力,事实上,他知道要如何提高死亡率,也有计划地做好攻击准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