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鼓励有志从事外交工作的年轻人,多阅读文学作品与诗歌。因为外交工作不只是推销国家,更重要的是沟通,而沟通的精髓,在于语言的细腻与文学的素养,这些都来自阅读。
黄子鹏还指出,在社会分化与虚假信息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图书馆和档案馆能为人们提供清晰的资讯,成为照亮社会前行的重要灯塔。
他说:“我鼓励他们阅读,因为通过阅读,能认识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了解这个国家的恐惧、梦想和希望。”
现任我国巡回大使的许通美,星期一(7月21日)在国家图书馆大厦举行的一场对话会上,向与会者和线上观众分享,自己如何通过阅读为外交工作做准备。这场对话会是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成立3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由国家图书馆总馆长兼创新总监陈惠勇主持。
许通美以自身经验为例说,他在展开外交谈判前,都会抽时间阅读,以更好掌握对方的历史、文化与谈判风格。许通美过去曾参与多项国内外谈判工作,包括新加坡—美国自由贸易协定,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
他也说,图书馆和档案馆接下来将通过新颖方式,让公众更容易获取和发现图书馆与档案馆收藏的大量书本、手稿、口述历史、政府记录、历史地图等资源,鼓励人们深入探索这些丰富馆藏。
为激发年轻人对本地历史的兴趣,陈庆珠也建议,善用影视作品如电影或串流平台上的视频作为引导。“就算学校不教,这些内容也可能促使学生和年轻人主动去了解和阅读。”
延伸阅读
视听嗅味触五感齐开 图管局邀你尝试阅读新体验 图管局推出“阅读30”系列活动 鼓励大众多阅读图管局是在1995年成立的法定机构,局长黄子鹏在对话会开始前致欢迎辞时指出,我国全岛的公共图书馆已经从30年前的九间,增加到今天的28间。加上国家档案馆,它们已成为国人阅读、学习与探索新知的重要场所。
同场另一名与谈人、巡回大使陈庆珠教授,则在回答现场提问时,表达了她对年轻一代在课堂上接触历史与文学比例逐渐下降的担忧。
他说:“博览群书和具备批判性思维,不只是一种优点,更是时代的必要。特别是阅读能引导人们走出同温层,让人们接触更细致入微、更有见地的视角。”
本地年轻外交官在外派美国前,通常会专程拜会曾任驻美大使的许通美教授。许通美不仅赠送他主编的《美国:新加坡视角》,还会附上一份特别书单,分别列出11本小说与11本非虚构作品,供他们深入了解美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