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医院精神科医学高级顾问医生廖道明副教授星期一(7月2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因为失智症初期征兆不明显,本地有多达89.5%的失智前期症状未及时发现;而不少人确诊失智症时,状况已相当严重,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PENSIEVE.AI则有效解决了上述种种问题。
在本地,八个年长者就有一人有失智前期症状,11个年长者当中就有一人患失智症。
延伸阅读
引进“智能尿布”等创新科技 新保综合诊疗所加强护理让患者获益 国立脑神经医学院整合纾缓疗护 扩大支援更多病症患者洪琇玥坦言,如果当时没看到传单,可能就会以为母亲只是性情变了,自己也只好学会忍耐,也不可能那么早察觉问题。后来陈爱珠参加这些活动后也变得开朗多了,不再总是只想独自躲在家中看电视。
新应用以绘图摆脱语言障碍 更贴进本地和亚洲人情况
现年84岁的陈爱珠就是透过PENSIEVE.AI,成功确诊认知障碍症状,也正是失智症早期迹象。这不仅让她能尽早开始接受干预和认知训练,也化解了与女儿之间的误会。
这项应用由新加坡中央医院和新加坡政府科技局合力研发。为测试新应用的准确度,研究团队让社区里近1800名65岁或以上的年长者,接受PENSIEVE.AI与现有的标准评估两种测试,以比对结果。整个验证过程从2021年6月开始,并在去年9月完成。

不断改良后的成品,就包括一些贴心的设计,如将触控笔设计成年长者熟悉的六角形2B铅笔造型、有更清晰的指引,以及多种语言选项。
84岁的陈爱珠(中)透过PENSIEVE.AI成功确诊认知障碍症状,也正是失智症早期迹象。她因此能尽早开始接受干预和认知训练,也化解了与女儿洪琇玥之间的误会。图左为中央医院精神科医学高级顾问医生廖道明副教授,他也是新应用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吴先邦摄)他也说:“脑细胞不会再生,一旦流失,就永远无法恢复。早期干预能防止无法逆转的损伤,延缓失智症。”
廖道明也重申,预防终究胜于治疗,团队因此在探讨应用的下一步功能,希望在未来用于预测年长者患失智症的风险,在问题出现前就采取预防措施。
陈爱珠的女儿兼看护者洪琇玥(59岁,财务顾问)星期一受访时说,她从2021年起就发现母亲的行为反常,变得健忘,会反复问她今天是星期几,当天会有哪些安排。
早期失智迹象或许听起来不严重,但廖道明说:“这些人当中,有四成最终会发展成失智症。这也是我们希望能及早发现这些症状的原因,好趁早介入,防止认知进一步退化。”
健忘、性情突变、语言能力退化……这些失智症前期迹象,往往被视为自然老化的现象,导致失智症状未及时察觉。本地如今研发出一款简单的人工智能绘图应用,通过绘图检测,可在五分钟内识别认知退化的初期迹象,准确率高达93%,相当于现有专业测试。
贴心设计让年长者更易于使用
新应用与现有的测试流程最大的差别在于,现有的测试过程既冗长又耗时,年长者必须到专科诊所接受医疗人员一对一测试,回答一系列问题,环节包括记忆力、组织能力、常理能力和理解能力测试,耗上一两小时。测试方法也无法摆脱语言能力与教育背景的影响。
这款名为PENSIEVE.AI的应用,测试过程不到五分钟,使用者须在平板电脑上跟着所显示的样本独立完成四幅图形。人工智能系统会根据绘图过程中,绘图者不同阶段的反应或速度等思考过程,以及最终成品进行分析,诊断是否存在认知障碍。
洪琇玥是在2021年偶然看到PENSIEVE.AI传单,决定让母亲试试。结果,陈爱珠确诊患上轻度认知障碍。这反而让洪琇玥松了一口气,因为她终于明白母亲改变的原因,并开始积极让母亲参与各种活动训练认知和思维。
政府科技局产品经理陈崇源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为确保应用容易使用,研发团队在民众俱乐部和公共空间测试了不同的原型,收集年长者的反馈。“很多年长者都没使用过平板电脑,所以团队尽可能把体验客制得更流畅和容易使用。”
应用将设置在社区触点的平板电脑中,不对外开放下载,以避免公众反复练习,影响测试结果。
“当时我以为妈妈只是正常老化,觉得她怎么那么啰嗦,一直问同样问题,还经常跟她吵起来。”
研究结果显示,新应用的准确率高达93%,非常接近现有“黄金标准”测试的准确度。这项应用有望在明年推广至社区,最终在未来取代现有的诊断工具,简化筛查到接受治疗或干预的繁琐步骤和流程。应用也适用于所有认知障碍及失智症类型。
廖道明补充说,由于新应用测试以绘图为基础,不受语言和教育程度影响。应用也专为本地及亚洲人群设计,比起市面上许多以受高等教育的西方人群为基础的测试,更贴近本地年长者的实际情况。
早期认知障碍 四成会发展成失智症
这项人工智能测试目前只在中央医院记忆诊所进行。但廖道明说,有望在明年推广至不同的社区触点如活跃乐龄中心和民众俱乐部,以期能更早发现社区中潜藏的认知退化案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