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逾300新中学生参与青年实习交流 

0
1

由通商中国推动的青年实习交流计划,为新加坡与中国大专生提供长达半年的实习机会,过去两年已有超过300名新中青年参与。

面对充满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与挑战,陈葆佳鼓励青年保持好奇与求真、多阅读多发问,并敞开心灵多交朋友。

通商中国于2007年11月由创会赞助人、建国总理李光耀创立。今年举办的活动超过70项,涵盖论坛、讲座、实习计划及文化浸濡考察,足迹遍及中国20多个城市,深化新加坡青年对中国的认知与了解。

通商中国总裁郭碧叶指出,举办青年论坛体现通商中国致力培育“新中通人才”的承诺,推动年轻一代展开持续而深入的对话,为未来合作奠定基础。

陈映岚在交流中指出,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创业精神”,即不轻言放弃、勇于解决问题的韧性。“当你面前有一道墙,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会想方设法翻过去、绕过去、挖地道过去,或干脆拉个朋友一起把墙搬开。”

新中两国在2019年10月签署YES计划,这是新加坡首次与他国签署双边实习交流协议。计划原定于2020年推出,但因冠病疫情推迟至2023年7月28日正式启动。

资料显示,现年35岁的陈葆佳于2009年获得总统奖学金,之后赴北京大学攻读经济,立志当一名“中国通”公务员。

“有时候,仅仅去了解一个人与自己有何不同、他的成长故事是什么,就足以建立起深厚而持久的友谊。要做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状态,不管你到世界的哪个角落,你都有一个人能真正把那个地方的文化和故事跟你说。这样的人生,多精彩,对吧?”

配合新中建交35周年,通商中国“新中青年论坛”于星期六(7月19日)在新加坡理工学院大会堂举行,汇聚600多名两国大专生,展开全天深度交流。新加坡学生来自各大学与理工学院,中国学生则来自安徽、北京、广东、黑龙江、江苏、山东、山西和浙江。联办单位还包括新加坡理工学院与教育服务公司万和国际。

他指出,自1990年建交以来,两国领导人频密互动,官方合作领域持续扩大;与此同时,“民心相通”同样关键,而青年正是跨文化、跨社群的筑桥者。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曹忠明在致辞时说,新加坡建国60年取得经济繁荣、族群和谐的成就,是几代人不懈努力的成果,他强调,这与中国的理念一致。他呼吁“情趣相近、意气相投”的新中青年加强交流,鼓励中国青年来新加坡学习和体会成功发展经验,也热烈欢迎新加坡青年多到中国走走看看,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与创新发展。

延伸阅读

陈振声:新中学生应跨文化交流共创双赢机遇 新中青年实习交流计划启动 逾90名年轻人到中国实习

星期六上午的论坛以“互联相依,共塑未来”为主题,聚焦创新驱动力、未来就绪与跨境合作等议题,参与对谈的嘉宾包括禹徽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陈映岚、源码资本创投合伙人吴健博士、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基建部副总裁陈葆佳,以及Grab区域公共事务与政策总监许玮玲。论坛由初创公司Presently联合创办人、在籍大学生卢宇杨主持。

论坛以“互联相依,共塑未来”为主题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陈杰豪在致辞中透露,青年实习交流计划(Youth Interns Exchange Scheme,简称YES)在过去两年已有300多名新中青年参与,“他们一起工作、学习、增进友谊和理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