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在7月24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新加坡海洋生态馆进入开馆倒数阶段,各项准备工作也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确保一切运作正常,给访客带来难忘的体验。
为了更真实地还原深海生态,技术人员根据物种的生活习性,为深海展区某个水族缸调整灯光。(关俊威摄)延伸阅读
22主题区让公众探索海洋世界 新加坡海洋生态馆7月23日开放他透露,生态馆在推出新物种前也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海洋生物从其他水族馆迁徙过来,先得办妥繁琐的手续文件。接着须配合生物的独特属性,打造模拟最合适的自然栖息地。

一些较小的生物,如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丰年虾(Artemia)、糠虾(Mysid Shrimp)和珊瑚 ,也由生态馆自行培育。
生态馆动物护理高级总监德比希尔(Nicholas Derbyshire)指出,工作人员会为海洋动物展开例常体检,做好例常喂食并密切观察,确保扩馆迁徙过程中这些水族都能保持健康,纾解压力。
工作人员在做最后清理,确保开馆前一切无误。(关俊威摄)
生物在放入新展区栖息地前,先得在隔离区逐步适应新环境,接受严格观察。所需时长和方式,就得取决于物种的习性和特殊需求。在正式展出“会客”之前,得严格确保水质参数达标、生物的身心健康状态良好。
“海洋奇观”(Ocean Wonders)展区目前共有八个品种的水母,而之前S.E.A.海洋馆约有四种。除了目前展出的炮弹水母之外,馆中99%的水母都由生态馆自家培育。
为了顺利从S.E.A.海洋馆转型到海洋生态馆,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量工作;其中,保障海洋动物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一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