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痛热症病例全球上升 本地首五月同比锐减七成但仍须警惕

0
0

本地去年的骨痛热症病例逾1万3650起,前年全年则有9949起病例。

去年全岛发现2万多个伊蚊滋生处 67%在住家

5月至10月 骨痛热症高峰期将来临

普杰立指出,本地群体免疫力较低,加上我国人口稠密,是与全球接轨的开放城市,又地处热带,符合伊蚊性喜的城市环境状态:“因此我们接触伊蚊并感染骨痛热症的风险还是相当高,须提高警觉,勿让它有机可趁。”

环境局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今年头20周内通报的骨痛热症病例共1900起,远低于过去两年同期数据。过去两年的病例基数较高,但病例激增情况得以遏制,当局相信是社区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伊蚊绝育计划发挥效果,避免了病例大规模爆发。

随着5月至10月骨痛热症高峰期又将来临,国家环境局星期天(5月25日)在白沙体育中心启动2025年全国预防骨痛热症运动。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星期天为全国预防骨痛热症主持推介仪式时,吁请公众保持警觉,勤于消除蚊虫滋生处,以降低骨痛热症和兹卡病毒在社区蔓延的风险。

Coral Ris居民联系网主席詹龙(48岁,自雇人士)受访时说,环境局会定期提供当地伊蚊出没和活跃区等相关信息,基层也会展开相应的社区宣导工作。“我们会定期到组屋区进行家访,提醒居民如何采取防范措施,也派发防蚊液。尤其这几年白沙有不少施工地,社区宣导工作非常有必要。”

普杰立:本地群体免疫力低 城市环境利伊蚊繁殖

总理公署高级政务部长陈国明也以白沙—樟宜集选区议员的身份出席当天活动。他随后同普杰立一起到白沙中小贩中心和组屋区向居民宣导预防工作。

当局号召民众以五个步骤做好灭蚊工作,抑制伊蚊滋生:铲松干硬土壤、清除花盆底盘积水、将水桶和容器倒置避免积水、定期更换花瓶里的水,保持住屋排水沟畅通,并在里头放BTI灭蚊药。

除了传播骨痛热症病毒,伊蚊也会传播兹卡病毒。对多数患者而言,兹卡属于症状轻微的自限性(self-limiting)疾病,病情可自我缓解自行消散。不过在极度罕见的情况,孕妇感染后可能传给腹中胎儿,导致新生儿患上小头症等畸形症,后果严重。

环境局同日发文告说,去年在全岛展开约68万6000次稽查行动,发现约2万3900个蚊虫滋生处。在骨痛热症活跃区中,约67%的伊蚊滋生处在住家内,27%在公共场所,1%在工地,另有5%在其他类型场所。

延伸阅读

当局将在骨痛热症活跃区释放“绝育”雄蚊 去年骨痛热症病例逾1万3600起 同比增37%

环境局去年也对发现蚊虫滋生处的场所业主和屋主采取超过1万1900次执法行动,并向建筑工地开出748张罚单和61个停工令。另有79家承包商因重犯被提控。

今年首20周,我国骨痛热症病例少于2000起,去年同比锐减了74%,截至5月15日通报死亡病例两起。然而,我国人口整体免疫力低,加上全球骨痛热症病例持续上升,骨痛热症在本地传播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住在骨痛热症活跃区的居民和相关病患,也可在阴暗角落喷洒防蚊剂、常涂防蚊液、穿上长袖衣和长裤,以避免蚊子叮咬。

据环境局网站星期一(19日)通报数据,本地有16个骨痛热症活跃区,其中三个是累计至少10起病例的黑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