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李金健(64岁,校车服务员)受访时说:“车费确实越来越贵,政府给予的补贴虽然不多,但还算过得去。我没想过逃付车资,因为公共交通服务不是理所当然的,既然要乘搭,就要付钱,这才公平。”
至于不付私召车和德士车资的心理状态,周泳伶认为,这些乘客可能也是因为认为服务收费过高,心生不满。“这些乘客可能觉得没有获公平对待,所以选择逃付车资来抗议。”
公共交通理事会提供给《联合早报》的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偷吃”公共交通车资的案件逐年减少,去年共1011起,比前年的1736起减少42%;其中,21涉案者是惯犯。
心理学家:违例者因认知偏差 低估当局取缔可能性
“逃付车资省下的钱能带来当下的满足感和刺激感,有的违例者可能觉得从中获得的快感比受处分的后果更‘值得’。”
私召车司机:只想讨口饭吃 望乘客别刁难
逃付公交车资是指乘客上车时没有刷卡,或在下车站点未到就提早刷卡,或使用他人的优惠卡。这类情况的违例者须缴付50元罚金,不缴罚金将被处以100元销案罚款;若不缴付罚款销案,可能被控上法庭。
逃付点对点载客服务车资者,初犯将被处以200元销案罚款;第二次违例的销案罚款额度增至400元。不缴付罚款销案以及犯了三次或更多的惯犯都将被控上法庭。
她说,司机并非不能理解乘客有时候是情非得已,曾经就有一个青年赶着上学,抵达学校后却发现身上的钱不够。“青年家庭环境比较艰难,他半工半读太累了不小心睡过了头。我没有要求他付钱,但他坚持留下电话,隔天拿到工资就把车资还了。”
点对点载客服务方面,当局去年介入调查92起逃付车资事件,比前年的198起,少54%。(何家俊摄)延伸阅读
车资不尽人意 新私召车平台涌现平衡司机乘客需求 公交理事会未必要在2027年前 消化未落实车资涨幅

私召车司机的损失可能还不只这样。赫玛受访时说:“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后,私召车司机往往会接到下一个工作,但我得应付没有现金的乘客,只能取消刚接到的工作,这就会导致我的评分下降。”
赫玛说,私召车司机可以换位思考体谅乘客,但也希望乘客在应用上选择正确的付款方式,确保带够钱出门,不要刁难司机。“大家只是想用劳力讨口饭吃。”
公交理事会说:“遏制逃付车资行为旨在保障那些有付车资的公众的利益。我们严正看待逃付车资的问题,并会继续与交通业者紧密合作,合力抵制和取缔违例行为。”
周泳伶临床心理诊所首席临床心理学家周泳伶博士说,乘客逃付车资可能出于认知偏差,低估当局取缔的可能性,尤其当他们有过顺利逃过的经历,便会以为每次都可能得逞。
私召车司机赫玛(Hema,44岁)曾遇过乘客在应用上选择以现金付款,抵达目的地后却声称没有现金。当时,乘客坚持不付钱,也不肯留下电话号码,就这样下车走了。赫玛最终寻求公司帮助,才拿回应得的车资。
点对点载客服务方面,当局去年介入调查92起涉嫌逃付车资的案件,比前年的198起少54%。当局发现其中五名涉案者是惯犯。
周泳伶指出,有的乘客或许认为近来车资上涨得厉害,加上有时地铁服务会中断,因此认为整体服务不达标,甚至因此错误觉得逃付车资是乘客的“权利”。
本地逃付公共交通车资的情况近年来持续改善,去年这类案例与2019年相比锐减78%,是六年来最低,点对点载客服务逃付车资的案例同样是六年来最少。
周泳伶说,整体生活费上涨可能促使一些人投机取巧,想通过“偷吃”车资来省钱,但每个人都应该为打造公平和有效的交通系统尽力,缴付该付的车资,以免打乱体制公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