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炜明认同,确实应确保电动车使用洁净能源,但电动车即便用化石燃料生产的电力,仍比分散排放的传统柴油车更便于落实碳捕捉技术,集中减排。

尼基塔目前在国大攻读地理系博士学位,专研新加坡的红树功能特性分布。“大规模的红树林不仅能抵御风暴潮、保护海岸线,也能维持渔业的生计,以及吸收碳,提供的生态系统有多重效益。”
在去年的COP28上,各国是要“淘汰”(phase out),还是“逐步减少”(phase down)化石燃料,备受关注。
在龙炜明看来,长期目标应是淘汰化石燃料,但在替代能源普及前,“逐步减少”是更为现实的选择,以确保各国经济稳定运作。

让充电更便利 普及电动车

不过,关于电动车是否绝对环保,仍存在质疑之声。因为电动车的电力来源,若以化石燃料生产,将意味着高碳排放量,若为电动车挂上“环保”标签,恐有漂绿之嫌。
但尼基塔认为,新加坡重视并努力保护仅剩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例如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她期待在来临大会上与其他青年交流,相互学习。“他们面对的气候变化威胁截然不同,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发挥创意逆流而上?”
“我们的服务让电动车用户不必下载多个应用,或跟不同的充电业者注册账号,这种便利相信有助于推广电动车的使用。”
他也是科技起步公司Beep Technologies的联合创办人兼首席技术长,公司业务包括与本地12家充电桩业者合作,将它们的服务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公司也在马来西亚和泰国启动试点计划。
“长期来看,想要改善人们的生活,不仅要探讨如何生产更多能源,也须以更洁净的方式生产。”
27岁的龙炜明,是第二届青年气候行动培训计划参与者之一。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坚定地说:“青年能理解每个决策背后,有各种利弊权衡。我们希望在平等的权力关系上与大人交流,不希望大人把我们当成乳臭未干的孩子。”

年轻并不意味着缺乏理性,青年群体在气候变化议题上也具备能力,与身为决策者的“大人”平等对话。
盼气候变化大会明确适应目标
延伸阅读
大学生研读经济 心系生物多样性 我国积极促成新融资模式和项目 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漂绿”是指业者宣称为环保作出贡献,或为产品贴上绿色标签,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而是业者意图欺骗或误导公众。
同样是首次参会的尼基塔(Nikita Choudhary,27岁)也希望各国能商议出更清晰的适应目标。对她而言,这次参会是走出“回音室”的机会。
这是龙炜明首次参加气候变化大会,他希望能深入了解各国代表,如何在国际气候管理框架上进行协商并达成共识。“我也希望通过交流,将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带回新加坡,探讨能否根据本地情况加以调整并付诸实施。”
全球红树林呈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约1526万公顷,减至2020年的约1473万公顷。本地红树林面积也从1819年开埠时的约7500公顷,锐减至约2020年的729公顷。
Beep Technologies的业务,包括与本地12家充电桩业者合作,将它们的服务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为电动车用户提供更多便利。(Beep Technologies提供) 龙炜明(右一)将与其他参与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青年,于11月18日在气候变化大会新加坡馆举行一场座谈会。我国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长傅海燕,到时也将出席。(郑一鸣摄)龙炜明目前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脑工程系,关注能源转型等环境课题。他记得上中学时,通过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著作《我们的选择》,了解到如何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较洁净燃料,减少能源领域的碳排放。
龙炜明也关心交通领域的碳排问题,认为推广电动车势在必行。
首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尼基塔(Nikita Choudhary,27岁)希望各国能商议出更清晰的适应目标。(特约陈来福摄)“新加坡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放在国际舞台上对比后,可以看出我们还能在哪里做得更多。”
尼基塔坦言,起初决定投身保育领域时感到非常孤单,觉得旁人无法理解这个非传统道路的选择,幸运的是她的家人也热爱大自然,给予她很大的鼓励。(受访者提供)在青年气候行动培训计划下,共有40名18岁至35岁的青年,接受关于环保领导力的培训。其中包括龙炜明在内的20人,将参加本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Baku)举行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简称COP29)。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