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资深科学家杜政霖博士(36岁)是其中之一。他在本地精密工程公司Univac,利用3D打印技术为医疗设备如注射针筒的模具,定制共形冷却管道(conformal cooling channels)。他因此荣获T-Up新锐人才奖。
毕业于新工大食品科技系的郑诗霓(23岁)到初创公司Ants Innovate实习。她协助这家致力于开发植物基肉类和培育肉类等替代蛋白的企业成功改良植物肉干产品,获颁T-Up新鹰奖。
我国自2003年推出技术提升计划以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已派出超过10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到本地企业,协助开发先进技术和解决生产挑战。
杜政霖受访时介绍,在制造医疗配件如注射针筒的模具时,周围须有冷却管道,确保塑料快速冷却成型。“传统的冷却管道是方正的直线,而新开发的共性冷却管道则是完全围绕着模具的形状,而且管道的形状也能通过3D设计让水流更顺畅地通过,从而可更均匀地降低模具的温度,使冷却时间减少40%,整体生产力提升25%。”
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星期二(10月29日)在中小企业科技日开幕式上致辞时说,在当今时代,企业拥抱创新与科技已是必须,不再只是选择。这些创新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等多个领域。
不过,他提到,精深科技解决方案需要大量前期投资,所需技术也复杂,企业可能缺乏内部能力来开发或应用这些技术。因此,当局将双管齐下,即聚集人才和降低企业采用创新科技的投资成本,来帮助企业克服这些障碍。
中小企业科技日由新科研主办、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支持,配合“新加坡科技创新周”(SWITCH)举行,旨在鼓励中小企业利用深科技和前沿技术进行创新,推动增长和提升竞争力。
郑诗霓说,她在实习期间共研发六种新口味植物肉干,如麻辣、松露和辣味等,并将常温保质期从两个星期延长至两个月。“我发现之前的肉干在油炸后特别容易变质,所以用烘烤取代油炸的步骤,同时换了包装,改用更难接触到空气的材质,避免氧化。”
陈诗龙指出,技术提升计划(T-Up)通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派出科学家和研究工程师到本地企业协助建立研发和技术能力。逾20年来,已有11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支持1000多家中小企业。
新加坡理工大学(SIT)和新科研也有一个合作计划,即通过综合实习,让新工大的学生和研究员为T-Up项目提供支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