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慈怀疗护见成效 更多病患回家走完人生路

0
1

“我们为未来做好情感和精神上的准备,让讨论(临终护理意愿)成为常态。为未来规划,不仅能保障我们的意愿,也让家人、医生和医护团队的工作变得更容易、更明确。这就是预先护理计划的目的,在你意志清晰、身体健康时,使用个人权利为自己对未来医疗护理的意愿做出明智的决定。”

对于人生临了之事,如果个人能早有安排和计划,一切就会方便许多。在这方面,王乙康说,要让人们改变观念需要时间,但令人很欣慰的是,我国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政府医院统一临终出院流程 简化末期病患返家程序

王乙康:鼓励国人提前规划临终护理仍有进步空间

以往,制定预先护理计划须预约与协调员会面,进行讨论和记录。王乙康说,办理过程复杂,在一些情况下还须付费,可能是许多人迟迟不行动的原因。

卫生部的目标是到了2027年,将住院亡故率进一步降至51%。

当局去年10月底还推出“设备租用计划”,为出院回家的慈怀疗护病患提供受津贴设备。这个计划至今已惠及超过1000名新加坡人。

不过,患重病的人还是得通过协调员,根据具体的医疗情况来完成预先护理计划。需要面对面指导或不熟悉数码工具的人,仍可前往社区服务点求助。

延伸阅读

7.7万人办理预先护理计划 王乙康促更多国人参与 助居家护理与医疗业者加强纾缓疗护 让更多病人在家终老

如今,卫生部、护联局和政府科技局联合推出myACP网站工具,满21岁、身体康健的国人可以自行在线上完成预先护理计划。

“在鼓励新加坡人提前规划方面,我们还有进步空间。尽管一些人对慈怀疗护有所了解,并对临终护理有个人意愿,但当身体健康时,大多数人都不愿主动谈论这个话题。”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指出,尽管这个降幅仅大约三个百分点,却意味着数千病患得偿所愿,可在他们更感舒适的居家环境中安详离世。

王乙康星期六(7月19日)为新的预先护理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网站工具“我的预先护理计划”(myACP)主持启动仪式,并阐述全国慈怀疗护策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Palliative Care)推出两年以来所取得的进展。

为了让更多人负担得起慈怀疗护,卫生部去年提高了慈怀疗护的终身健保索赔顶限,使用保健储蓄支付居家和日间慈怀疗护服务也不再设限额。此外,所有社区慈怀疗护病患获得更多津贴。

社区内的慈怀疗护能力也有所加强。以往,疗养院的临终病患会送回医院接受护理;如今,全国三分之二、即62家疗养院已同政府医院合作,建设慈怀疗护能力,让疗养院住户能在他们熟悉和舒适的环境中安详离世。

他呼吁大家,不要因为“pantang”(马来语,意即“忌讳”)而避谈个人的临终护理意愿。

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之一是慈怀疗护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住院临终关怀的床位数目从2023年的260个增至今年3月31日的大约300个,多了15%。居家慈怀疗护服务的名额也增加25%,从2400个增至约3000个,到今年底将增至3600个。

这个网站工具免费开放,公众可独立操作,无须约见协调员。若个人意愿改变了,也可随时修改。

本地大部分临终病患都希望在自己熟悉的住家环境中走完最后一程。自全国慈怀疗护策略推出以来,在医院过世的病患比率已从2022年至2023年的62.5%,降至2024年的59.8%。

此外,政府医院实施统一的临终出院流程,简化让末期病患返家度过人生最后几天的程序。

当局推出myACP网站工具 国人可线上完成预先护理计划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