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明:信息真假越难辨 可信媒体越重要

0
0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杨莉明星期三(7月16日)在新加坡泛太平洋酒店出席第四届新加坡报业俱乐部(Singapore Press Club)奖颁奖典礼,并在致辞时强调这一重点。

陈加昌是我国首名战地记者,从事新闻工作超过半个世纪,他在1956年以泛亚通讯社记者的身份,到刚脱离法国殖民地的越南、柬埔寨、老挝进行近半年的实地采访。

加入名人堂有两项标准:入选者得至少65岁,且在媒体行业工作超过25年。

《早报》前副总编辑严孟达进入名人堂

延伸阅读

黄总理:确保本地媒体不被资本掌控失公信力 政府会全力支持优质新闻发展 《海峡时报》180周年报庆晚宴 总编辑:媒体应贴近社区为人民发心声

她指出,网络安全局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四分之一的新加坡人能够区分深度伪造视频和真实的视频。

2023年病故的本地战地记者陈加昌获选进入新加坡媒体名人堂,他的女儿陈丽芬上台代为领奖。颁奖嘉宾为新加坡报业俱乐部主席丹尼尔(Patrick Daniel,左)和花旗银行新加坡市场主管潘迪(Tibor Pandi)。(唐家鸿摄)

杨莉明引述路透社数码新闻报告指出,新加坡的公共服务媒体仍是值得信赖的机构,公共服务媒体依然最受新加坡人信任。与全球媒体平均信任度40%相比,《海峡时报》的信任度为75%。

她指出,为了跟上技术和受众不断变化的偏好,媒体机构必须投资于新能力,采用新流程,创造新产品。“新报业媒体开发了Studio+65,这是一个内部多媒体设施,可进行虚拟制作、视听故事叙述和数码内容创作。”

陈加昌也是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东南亚许多历史大事件的见证人,如华玲会谈、万隆会议、越南战争等,他都在现场做实况报道。他一辈子心心念念的都是新闻工作。他在2023年病逝,享年91岁高龄。

杨莉明说,政府必须防止基于事实的信息基础设施出现裂痕,谨防居心不良者操控信息空间。“我们的长期目标保持不变:培育一个有韧性的信息生态系统——一个真相能够独立存在、公众信任建立在知情、参与和有辨别力的公民基础上的生态系统。”

她指出,新闻业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并且在近几十年变得更加困难。但记者和新闻从业者在维护新加坡信息领域的真相和信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年轻从业者,严孟达说,对新闻的热忱很重要,真心热爱才能坚持。他坦言:“新一代面临新挑战,时代在变,现在不仅要靠文字,还要拍视频。不过,不变的是要凭事实说话。”

在这个信息渠道更多元,真假信息更繁杂难辨的时代,政府须防范居心不良者操控信息空间,确保新加坡人能持续获取值得信赖的新闻来源。记者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扮演了保护信息空间的重要角色。

对于传统媒体业面临的冲击和变革,杨莉明说,展望未来,保持这种信任并非易事。“一个关键挑战是公共服务媒体须要持续吸引年轻受众并与时俱进,生产与他们相关的内容。”

他指出,如今网络上有很多假消息和恶意揣测的信息,主流媒体依然承担着呈现客观事实的社会责任,可信度非常重要。

今年73岁的严孟达入行时担任《星洲日报》记者,一共在新闻业工作了36年半。他受访时说:“新闻工作是我唯一的工作,有幸目睹新加坡建国以来各个阶段的发展,看到国家今天成为世界名都感触良深。”

退休十余年后,获得进入名人堂的喜讯,严孟达说:“名人堂的荣誉是对我最大的认可,为报业贡献多年,感到很欣慰。”

虽卸任多年,严孟达依然笔耕不辍,时刻关注着本地和国际的时政与经济形势,他目前是《联合早报》的特约评论员。“我入行五年后开始写评论,报纸合并后开始写社论,也有幸随李光耀先生出访,聆听他对事物的看法和见解,所以也想不停地尽一分力。”

她强调:“现在,新加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值得信赖的媒体,帮助我们驾驭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辨别事实与虚假,并在一个快速变化且充满复杂性的时代建立共识。”

除了常年各类别的奖项外,今年也有10名本地传媒业元老入选新加坡媒体名人堂,其中包括《联合早报》前副总编辑严孟达,以及已故的本地战地记者陈加昌。

《联合早报》前副总编辑严孟达获选进入新加坡媒体名人堂,表彰他为本地媒体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唐家鸿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