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与淡马锡信托基金会(Temasek Trust)的基金会顾问(TT Foundation Advisors,简称TTFA)合作,推出一项捐赠者指导基金(Donor-Advised Fund),动员家族办公室和慈善基金会,投资符合经发局资助计划的高质量碳信用项目。
他说,新加坡认识到碳市场是脱碳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和公司要实现气候承诺,需要国际上的合作。但碳市场仍然停滞不前,主要是因为三大障碍:标准不一、融资缺口,以及能力限制。
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星期一(5月5日)在第三届GenZero气候峰会上指出,当前经济面对增长放缓、保护主义回潮和通胀压力,可能导致国家和公司延迟气候行动。“然而,大自然不等人,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持续并恶化。今天选择不作为,实际上就是选择加速走向严峻的未来。我们绝不能因犹豫不决而陷入瘫痪。”
在打造能力方面,陈诗龙宣布,新加坡国立大学可持续发展学院将开设“碳服务与交易”专业课程,为有志投身碳市场的从业者提供系统训练。
此外,精深技能发展局、经发局与企业发展局推出首个国家级碳服务与交易技能框架(Carbon Services and Trading Skills Framework),帮助国人系统化地了解碳服务领域的职业发展路径与所需技能,同时为高等学府在课程规划上提供标准化指引,确保受雇前培训及持续教育与培训课程,与领域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保持一致。
家办和慈善基金会可以通过这个捐赠者指导基金在共同拨款、项目融资以及承购合作与需求引导等关键领域与经发局合作,包括为早期可行性研究提供联合资助,为已通过验证的项目注入资金,以及通过签署承购协议并释放需求信号,提升项目可行性等。
在全球碳市场面临标准不一、融资断层及信任流失等挑战之际,我国通过填补资金缺口和发展人力,旨在重建市场信心,推动碳市场发展。
在融资缺口方面,陈诗龙说,碳市场的项目开发者从可行性研究到项目设计和实施,面对高额前期成本。对于许多开发者,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开发者来说,这些成本可能很难管控。在缺乏明确的投资路径和较长的回报周期情况下,投资者仍持谨慎态度。这限制他们能够开展的项目的多样性和规模。
虽然新加坡整体排放量仅占全球总量约0.1%,但高度城市化与能源密集型经济结构,使得人均碳排放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我国去年11月向联合国提交的《两年期透明度报告》,2022年本地温室气体总排放量高达5859万吨,碳税更已在2024年调高至每吨25元。因此,当局将持续拓展绿色金融,完善碳交易制度,以及支持相关人才培养,以期在领域内扮演枢纽角色。
陈诗龙指出:“除了高等教育机构之外,我们也欢迎业者加入合作,在碳市场生态系统的不同领域进行能力建设。”这两项计划有望协助企业提升人力资源配备,在人才方面支撑本地碳市场发展。
早期碳项目,尤其是在注册至认可标准机构之前的可行性阶段,常面临关键融资缺口,并且难以获得融资渠道以及长期的买家或承购方。新的捐赠者指导基金旨在解决这些挑战,加速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碳项目早期开发阶段的融资。
这次峰会的主题是“克服瘫痪”,陈诗龙说,这正反映全球气候行动的现状。
经发局和TTFA星期一发布的文告指出,基金旨在填补碳市场融资缺口,推动高质量碳信用项目的发展。这项基金已获得首笔2000万元的资金承诺,多个家办正与经发局及TTFA洽谈合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