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习一技之长 手工艺店成“人生教室”

0
137

这是开设在黄廷方综合医院里的社企Mustard Tree,由许倖华的母亲罗淑英(58岁)在2016年创办,售卖由特需者制作的花束与手工艺品,也为特需者开办手工艺班,希望帮助他们学习一技之长,发掘他们的潜力。

这名母亲于是决定给儿子和更多和他一样的孩子创造机会,Mustard Tree由此产生。

她说,儿子在音乐、艺术或运动方面没有特别天赋,但对手工艺特别感兴趣,因此在朋友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开始让他学习如何缝纫手工艺品。

“我儿子属于中低功能自闭症患者,沟通能力有限,不适合从事餐饮业等聘请残障者的工作。因此在他毕业后,我们为他将来的出路感到担忧,不希望他每天只待在家中无所事事,导致机能退化。”

延伸阅读

世界成为办公室 工作探索两不误 橘发农耕人做自己 绿菜园中种植未来

她坦言,年过六旬才重新出发着实不易。“我很感激有机会在花店上班,给了我一个人生目标,我从中获得了许多满足感,还学会怎么跟有自闭症的孩子相处。”

除了许倖华,这家店先后雇用了三名残障员工,包括两名患有发展障碍的青年,以及行动不便的郑丽卿(75岁)。

“孙子渐渐长大后,我在家里很闷,开始胡思乱想,甚至出现类似抑郁症的情况,因此希望出来做点工作,走出阴霾,也为社会做一点贡献。”

罗淑英说:“我的愿望是让这家店成为一间人生教室,除了让特需者学习各种生活技能,也让走进这家店的客人了解我们的使命与挑战。如何与特需者接触,或许也可以成为大家一个学习的机会。”

郑丽卿的双腿自接受换膝手术后,平日须以轮椅代步,九年前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罗淑英夫妇,并在他们的鼓励下学习制作手工艺品,重返职场并寻获新的人生目标。

她透露,她在年轻时曾从事裁缝行业,随后同丈夫当起小贩,直到手术后行动不便,才在60岁左右退休,生活重心转向照顾孙子。

在一家手工与花艺店里,自闭症患者许倖华(28岁)静静地准备着缝纫手工艺品所需的材料,店里还有另两名特需职员。

“他无法很好地与别人沟通,但他有可以创造物品的双手,可以参与到有意义的事当中。”

行动不便退休妇学手工艺 寻获人生新目标

罗淑英受访时说,儿子两岁时确诊患有自闭症,18岁从特需学校毕业后即处于一种“无处可去”的窘境,就业前景更是茫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