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宜机场T4试行首款可骑乘机器人 可自主巡逻或与警员“搭档” 

0
0

这个室内用的三轮设备名为GIBSON,意在向发明第一代自驱滑板车的阿瑟·吉布森(Arthur Gibson)致敬。今年7月初,当局在樟宜机场第四搭客大厦(T4)出境大厅试行这两台机器人,日后可能推广至所有搭客大厦,增强警力覆盖范围。

根据新加坡旅游局网站数据,截至6月,我国今年接待的访客累计约83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9%。

机器人具备自主和载人双模式操作功能

“这一功能配合现有的监控能力,可有效辅助警员的巡逻工作,进一步提升机场的警力能见度。”

樟宜机场第五搭客大厦(T5)预计在2030年代中期投入运作,每年可接待的乘客多达5000万人次,使机场总客容量增至1.4亿人次。

机场警员可通过应用,呼叫机器人至搭客大厦的多个指定位置。(谢智扬摄)

《联合早报》记者尝试阻挡机器人前行,它能调节车速停下,并鸣笛警示。

内政科技局自动化和无人系统专业研究中心工程师谢绮彦说,GIBSON是内政科技局持续扩展人机协作发展的成果之一,旨在让内政团队人员与机器人系统共同执行巡逻任务,以及应对突发事件。

樟宜机场接待的旅客逐年攀升,为应对日益繁重的营运与安保需求,机场警署与内政科技局联合推出首款可骑乘的机器人,运用智能科技增强巡逻效率,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机器人具备自主和载人双模式操作功能。一般情况下,机器人会在机场内自主巡逻。

机场警署行动官(规划与应变)房智伟警监说,呼叫功能可让前线警员更专注处理突发事件,而无须亲自寻找机器人。在自主模式下,警员不用担心把机器人停放何处的问题,因为它完成任务后,会自动恢复巡逻工作。

她说,相较于传统巡逻机器人多以独立系统自主巡逻,团队希望打造能更加一体化的机器人系统,根据环境变化,以及内政团队人员的指令灵活作出反应。

机场警署行动官(规划与应变)房智伟警监(左)和内政科技局自动化和无人系统专业研究中心工程师谢绮彦。(谢智扬摄)

机器人还可充当交通工具

这款机器人由内政科技局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资讯通信研究院(A*STAR I2R)合作研发。

警方并没有透露GIBSON的一般和最高行驶速度、续航力、造价,以及正式部署的时间表。2023年,机场警署也部署另一款巡逻机器人(前称“MATAR”),搭载全方位摄像头及警报系统等辅助执法。

由机场警署与内政科技局联合推出的首款可骑乘机器人GIBSON,可自行在机场内自主巡逻。必要时,警员可通过应用,呼叫机器人前往搭客大厦的多个指定位置。(谢智扬摄)

机器人配备可精准测出物体距离的深度相机、三维激光雷达(3D LiDAR)与声纳(SONAR)技术,可感知自身定位,在室内安全导航并避开障碍物。

延伸阅读

樟宜机场T5下周动土 引入新科技和设计 樟宜机场T4辅助执法 警派巡逻机器人充“耳目”

此外,这款机器人还可当作交通工具使用。机场警员可通过应用,把机器人叫到搭客大厦的多个指定地点,骑上后能快速前往事故现场,在机场这样空间开阔的环境中尤其实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