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迪内希在活动上致辞时说,新加坡的力量源自不同种族和不同宗教的和谐共处,其中包括外籍客工,他们已成为我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力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迪内希(中)在工艺品摊位上和外籍客工交流互动。(陈心媛摄)索哈格在现场向人群介绍家乡的手工艺品。他说:“语言确实是客工群体适应新加坡生活的一大挑战,但双方的友善和包容能促进相互理解。”
庆祝活动现场也举办了一场生动的跨文化和信仰的对话。50名外籍客工与来自安德逊实龙岗初级学院和励仁高中的本地青年分享他们国家的习俗、信仰和生活。
谢竺恩说,许多高中学生到了参加活动时才有机会跟客工群体接触,进而了解客工的生活。
主修英文的他善用自身优势,在来自家乡的客工和本地主管之间充当翻译,帮助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他不仅在交流活动中当义工,也为客工开设工作坊,教授使用电脑与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
“我们都住在新加坡,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机会接触,这种活动能让学生从另一个视角去理解不同的文化。”
延伸阅读
本地最大规模免费餐食活动 逾60家餐馆为客工准备6万份餐点 本地为客工办新春晚宴 送上老家“惊喜视频”传递祝福另外,希望工程联盟也将举办电脑技能、英语和金融知识等实践课程,为1500名外籍客工提供学习机会。
同时,人力部计划通过家佣关怀联盟,在未来两年内为1500名女佣提供同伴心理健康支持等培训。
人力部将支持增进本地与外籍社群文化交流活动
迪内希指出,人力部将支持希望工程联盟通过每月举办的活动,来增进本地社群与外籍社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例如举办文化遗产之旅、跨宗教对话和节日庆祝活动。这项计划预计将在两年内惠及4000名客工和本地居民。
孟加拉籍建筑客工索哈格(Shohag,39岁)来新加坡工作已超过10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他从最初的普通工人变成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协调员,负责几百名建筑工友的安全。
配合新加坡独立60周年、主题为“一起打造我们的新加坡”的庆祝活动,汇聚了超过1000名外籍客工和本地居民。现场精彩的表演和多样的美食摊位,不仅让客工感受到我国多元文化与社会,也让本地居民更深入了解客工的背景与文化传统。
希望工程联盟旗下Sowing Care Together的青年领袖谢竺恩(25岁)受访时说,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本地青年担心与客工之间的语言障碍会阻碍交流,但实际上,人与人相处时的共同之处远比差异多。
人力部旗下为照顾客工群体的“保障、关怀与接触小组”(Assurance, Care and Engagement Group,简称ACE)与营利组织希望工程联盟(Hope Initiative Alliance),以及24asia,于星期天(7月20日)联合举办了种族和谐日庆祝活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