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会馆147年会庆 人机搭档表演舞狮

0
0

拥有147年历史的新加坡番禺会馆,按照传统在关圣帝君诞辰举办会庆,星期五(7月18日)在红星酒家筵开41桌,并首次以机器舞狮联同鹤山会馆舞狮团一同演出,希望以此创举展现会馆力求革新,迈开现代化步伐的决心。

延伸阅读

会馆小凝聚强 福清东张同乡会出版《未来可期》记录乡情 设文物馆拍电影协办粤剧 广帮会馆多元传承女先辈南洋打拼史

除了会庆、春秋二祭等常年活动,番禺会馆也与新加坡族谱学会合作,协助宗亲寻根和举办讲座,并与联络所、大专院校和碧山亭文物馆合作,组织学生团体前来参观交流。这次在会庆晚宴上亮相的机器舞狮,也是番禺会馆和南洋理工学院师生合作的成果,由学院负责科技技术开发,鹤山会馆舞狮团的陈师父来指导动作,最终人机合作,呈献约四分钟的舞狮表演。

1917年,海山街馆舍因市区重整被英政府征用,会馆在1921年迁至牛车水一带新桥路(New Bridge Road)281号,历经翻修,沿用至今。1948年,会馆鉴于战后失学儿童众多,为了推动教育,利用馆址开办“番禺学校”,因人数渐多,后又募捐购置隔邻283号作为校舍。随着政府公立学校涌现,会馆学校完成使命,番禺会馆在1990年代将283号建筑翻新出租,以租金收益支持会馆运作。

新加坡番禺会馆由华侨领袖胡亚基在1878年创办。胡亚基曾兼任中、俄、日三国的驻新加坡领事,后获英皇册封爵士位,是本地闻名先贤。鉴于珠江三角洲番禺南来的人口逐渐增多,番禺会馆在他的领导下建立起来,会址最初设馆于海山街(Upper Cross Street),后因会员日增,在1889年集资添购摩士街(Mosque Street)14号作为副馆。

招揽年轻生力军 进行科技转型

走过147年的历史动荡、岁月变迁,番禺会馆现积极寻求转型。会长梁松光受访时说,国家发展部长、华社联络组主席徐芳达在碧山亭第108届理事就职典礼上致词时,鼓励本地华人会馆帮助新移民融入社会,推动会馆数码化,培养年轻接班人。为响应部长呼吁,番禺会馆接下来将致力招揽年轻生力军,进行科技转型,打造虚拟互动式博物馆,让全球各地访客了解番禺会馆,无远弗届。首先,他们计划对会馆文物,包括地契、石碑、孙中山画像、胡汉民题字的匾额等,展开扫描、摄影、归档工作,最终制成线上虚拟博物馆,同时结合社交媒体平台传播。

会馆现址为新桥路281号,从百年建筑到馆藏文物,都是活生生的历史。这栋三楼建筑结合英殖民风格与中式色彩,堂前匾额由曾任民国政府要职的番禺先辈胡汉民所书,后由筹建者铭刻并镶嵌于大门上。1942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南下占领马来亚与新加坡,会馆许多文件档案都毁于战火。当时一群有心人,将铭刻会馆历史和捐赠者的石碑镶在会馆墙壁上,再用洋灰掩蔽,石碑因而逃过战火侵袭,得以保存至今。

梁松光提到:“近来,会馆举办活动,都招收不少新移民担任会员和义工,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凝聚力,这不但能让老中青年齐聚一堂跨代交流,为会馆注入活力,也加强新移民和本地公民之间的沟通与相融。”

目前,他们正在构思充分运用会所的三层楼空间,举办书法班、粵语讲演班和交际舞蹈等活动。

会馆交际叶国辉分享,番禺会馆2024年举办年底联谊派对,策划了品茶与品酒会,老中青会员齐聚会馆,场面欢腾温馨。今年的关帝诞落在7月18日,番禺会馆定于这天举办146周年会庆,在红星酒家筵开41桌,除本地华团领袖,也邀请来自马来西亚和香港的番禺会馆宗亲共襄盛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