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送餐员猖獗 有送餐员建议强化认脸识别验证

0
0

Deliveroo发言人受询时指出,送餐员仅开放给公民或永久居民,每人只可持有一个与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绑定的账户。

“他们觉得账户放着也是浪费,通过朋友介绍,或将信息挂在二手平台或Telegram非法群组。”

综合受访送餐员的描述,这些人并不难分辨。例如:从头到脚包得严实、从不穿制服、从来不和任何人打招呼。然而,大多送餐员说,虽然多次向平台和各部门举报,情况依旧未见改善。

延伸阅读

更多外国人分一杯羹 受访送餐员忧订单减少 Grab外包部分送餐业务 有外国人接单引发不满

全国配送人员协会会长黄彦博说,疫情期间不少人加入送餐业谋生,经济回暖后,部分送餐员转行找到其他正职,于是把账户非法出租和转售给他人。

星期四(7月18日)碧山第八站(Junction 8)购物中心出现可疑的非法外籍送餐员,面对质问,对方直接落跑。(受访者提供) 林姓送餐员说,他在取餐时上前询问一名可疑送餐员,结果对方不仅不回答,还连车都抛下就跑了。(受访者提供)

非法外籍送餐员问题在冠病疫情后开始出现,受访送餐员说,目前违法行径依然猖獗,不少本地送餐员在街上和他们直接对峙,拍下证据报警并向有关当局举报。

她指出,Grab曾派出巡逻人员,突击检查账户照片和姓名是否符合本人身份。

他说,这些人后来开始遮脸,避开原本常去的地点,甚至会在被发现时逃跑。“举报后他们还是照常出来送餐,这让我们感到非常无力。”

现有雇用外来人力法令阐明,没有持有效工作准证工作的外籍人士,可罚款最多2万元,或监禁最长两年,或两者兼施。一旦定罪,他们将永久不得在新加坡工作。

有送餐员建议平台考虑在人脸识别的基础上,增加工作期间的抽查,例如每完成三到五单,就重新进行一次人脸验证。(梁麒麟摄)

人力部长陈诗龙医生去年10月通过国会书面答复时透露,去年1月至6月期间,人力部共接获14起涉及非法外籍送餐员的投诉。经调查,其中一起采取了执法行动,其余案件都无实质依据。

据他所知,出租账户者会收取所赚收入的10%到30%,转售账户则按等级,价格约在100元至1000元之间。受访当天(17日)早上,一名送餐员才在碧山第八站(Junction 8)购物中心发现可疑的送餐员,对方面对质问时不回应,匆忙离开。

多名担心饭碗受外籍人员威胁的送餐员也在一些朝野议员接见选民时,前去求助。据了解,有议员指出会在国会上提出这个议题。

foodpanda发言人说,一旦发现有人试图绕过安全系统,会迅速采取行动,包括停号、列黑名单或向相关监管机构通报。

他建议平台考虑在人脸识别的基础上,增加工作期间的抽查,例如每完成三单至五单,就重新进行一次人脸验证。

据林姓送餐员提供给人力部的举报视频显示,他在6月份看到一名可疑送餐员,当场要求对方打开账户查看持有者姓名,结果账户显示马来名字,照片也与他本人明显不同。“我看到的几乎都是来自孟加拉的外籍人士,骑的是电动脚踏车。”

全国职工总会7月4日带头呼吁针对平台人员所碰到的挑战成立新的三方工作小组,小组在星期一(14日)举行首次会议后说,预计最迟在年底提呈报告。

曾姓送餐员(55岁)说,看似外籍人士的加入无疑加大了竞争,让合法送餐员们接到的订单越来越少。“从前我六个小时就差不多能达标,现在已经工作八个小时了,还差三单才能达标。”

本地送餐员如允许外籍人士使用自己的账号,罪成也可能面临相同惩罚。

《联合早报》走访全岛多个地点,10多名受访的送餐员中,他们几乎都曾在路上碰过外籍送餐员。他们指出,这个问题虽然在疫情后就有,但比起从前更多是马来西亚人来“偷赚”,今年起出现更多南亚人。

foodpanda的林姓送餐员(33岁)去年9月第一次留意到非法外籍送餐员,每天都用foodpanda账户送餐。自那以后,他在见到外国人面孔送餐,便会趋前确认对方账户身份与本人是否相符。他曾当场报警,并向平台和人力部举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