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监狱老龄化 监狱署推长期计划助年长囚犯回归社会

0
1

“孩子来探望时我都告诉他们不用担心,我过得挺轻松的。”

协会CarePrison部门主任陈顺安(右)与辅导员翁侠才致力于“从一而终”,协助年长囚犯回归社会。(邬福梁摄)

在这里,像他一样处境的囚犯每个月有两次运动治疗环节,和社区伙伴一起随着音乐做复健操,放松筋骨。在A5狱所中,监狱署去年还新增健身设施,和一般组屋楼下健身器材无异。

优化牢房设施 保障囚犯狱中安全

新加坡监狱署数据显示,过去五年,65岁及以上的年长囚犯人数有所上升,从2020年的327人(占囚犯总数的4%)增加至2024年的574人(占囚犯总数的8%)。

而他们面临的困境也会导致一个个连锁反应。例如常年监狱生活导致他们家庭关系生疏,进一步影响房屋等基本生存问题。更因健康、学历等问题找工作时碰壁,收入不稳定。

延伸阅读

监狱署推无人看管远程探监系统 助囚犯与家人联系更紧密 监狱署试行新系统 远程监测囚犯生命体征

监狱署于两年前推出专为年长囚犯设立的长期管理计划——“年长犯人连贯监护管理计划”(Throughcare Management Services for Elderly Offenders),从年长者入狱开始便提供一系列心理辅导与支持,直至他们出狱后也持续跟进,协助他们融入社会。

健康状况良好的年长囚犯会被安置在一般牢房,不过为给约翰这样行动不便的年长囚犯安全的环境。监狱署目前在三个狱所设有优化辅助生活改造牢房。

协会CarePrison部门主任陈顺安与辅导员翁侠才分享,他们接触过的释囚苦于找不到房屋、工作、一些有心理健康问题,他们接触年龄最高的有83岁。

83岁释囚重返社会 做清洁工自力更生

75岁的约翰(化名)2024年入狱,大约三个月后,他的背和胯因睡在地上严重疼痛,膝盖关节也时有风湿的痛感,导致行动不便,经评估后,他搬入了优化辅助生活改造牢房。

关怀社区服务协会(Care Community Services Society)是该计划的社区合作伙伴。计划截至今年4月已有80人参与,其中三成已经在社区监督阶段。

约翰平时还因高血压和前列腺的问题服药,不过他说,这些设施和活动帮助他养成健康的习惯,现在每早都要定时做简单的运动。

这名83岁的年长囚犯在新加坡无亲无故,出狱后找到一份清洁工的工作,自力更生。翁侠才说,尽管不少年长释囚身体已有老化问题,甚至腿脚不便,但仍选择工作养活自己,否则“手停口停”。

加上有的健康状态不佳,自我价值感降低,这些都可能是导致重犯的原因。

与常规牢房不同的是,这些牢房配备床铺、坐式马桶、扶手、防滑地面等设施,以协助囚犯完成行走,洗澡等日常活动。经监狱内医护人员评估后,如有需要,囚犯还可配以助行架或轮椅等设备。

截至4月30日,共有65名囚犯入住优化辅助生活改造牢房,其中35人年满65岁或以上。

翁侠才说,“避免重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例如亲友的陪伴,或参与义工服务,重建社群联系,重新找回自我价值。”

不过,也有令人惋惜的例子。翁侠才接触的年长释囚中有两人最终重返监狱。其中一人因中风导致行动不便,工作两度被辞退后再次染上毒品;另一人则因缺乏亲友支持,生活单调孤独,最终也重拾毒瘾。

监狱署改造更生处执行员(更生)尤兹宰迪(Nor Yusdzaidie Bagio)说,年长囚犯多因吸毒入狱,成瘾问题已久。“他们通常已经进出监狱多次,有些年长囚犯对于戒毒很挣扎。”

“有些家属会察觉到他们出现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尤其是男性年长者较少倾诉。”

监狱署安排社区伙伴为行动不便的囚犯进行复健操。(邬福梁摄)

年长囚犯多因吸毒入狱

我国监狱系统也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随着年长囚犯占比不断上升,他们的高重犯率、严重成瘾问题,以及缺乏社会支持等困境日益凸显。为此,监狱署推出针对年长囚犯的长期管理计划,旨在协助他们顺利重返社会,避免与社会脱节,同时优化牢房设施,保障他们在狱中的安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