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女士此后每收到类似信件都会拆开来看。她发现前屋主似乎遇到严重债务问题,除阿窿外,还有当铺和正规借贷公司寄出的催款信。
斥前屋主置身事外
居民发信息要求阿窿停手,但不得要领。
巫女士随即报警,警方建议她安装监控摄像头,并承诺会加强对该区域的巡逻。
阿窿骚扰信附带 血手、车祸照
当被问及是否考虑搬家时,巫女士说:“欠债的不是我,加上已投入装修费用,又是人生买下的第一个住家,实在不愿轻易放弃。唯一担心的是将来转售可能受影响。”
然而事与愿违,这些讨债信仍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准时送达,令她不堪其扰。
“我实在忍无可忍,前天又去警局报案。”
“明明是她欠下的债,我却不断收到骚扰信,而她竟能置身事外。我最近再一次斥责她,她也置之不理。”
居民申诉花51万5000元买到“阿窿屋”,一年内每星期至少收一封追债信,就连怀孕期间也不得安宁,愤而报警。
在接连收到阿窿追债信后,巫女士曾主动联系前屋主寻求解决方案。
直到去年10月,邻居拿着注明她家地址的阿窿追债信找上门,提醒她尽快处理,她才惊悉问题。
她忍无可忍,于今年3月发匿名短信给阿窿,要求对方停止寄骚扰信到她家。
巫女士透露,买屋时听说前屋主因离婚导致当局准备收回组屋,因而出售该单位。
巫女士收到的阿窿骚扰信上大多印着烧屋、烧车、泼漆等照片,有些甚至附带血手、车祸照,并写下追债字句。
她特别提醒购房者务必仔细核查房屋背景,避免买到“阿窿屋”,也建议当局在交易审批时增加审核程序。
据《新明日报》报道,巫女士(30岁,金融业)去年5月花51万5000元购入三巴旺一带的五房式转售组屋,入住后不断收到寄给前屋主的信件,但起初并未在意。
目前怀孕的巫女士十分担忧家人安全。尽管去年10月已报过警,但截至前天(25日),每周仍至少收到一封阿窿来信。
斥责前屋主卖屋时不说明情况,对方事后道歉。
“虽然不是我欠的钱,但当时仍感到羞愧,生怕邻居误会是我欠债。”
警方受询时证实接获报案。
然而,她说对方仅敷衍地表示歉意,并未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她说在整个看房及交易过程中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对方的中介也从未提及屋主有债务问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