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新台北代表童振源:高科技农业文创 新台合作潜力大

0
0

童振源引述刘太格的感悟,李光耀愿意让理据充分的观点引导政策方向,说明“新加坡的最高领导不是总理,不是总统,而是真理”。童振源也认为,是这种接受下属意见和集思广益的领导作风,成就了举世称羡的新加坡组屋政策。

他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新加坡成功之道在于唯才是用、良政善治与族群和谐,并看好新台在高科技、农业与文创领域的合作潜力。

他在5月8日驻新满两周年当天,在脸书宣布捐出全部版税,用于赠书给新台两地政商学界友人,以促进交流。初步赠书对象约500人。新书由台湾出版社制作,正与本地书店洽谈代理,本地售价待定。

童振源:新加坡成功三大关键 值得各地政府借鉴

童振源(55岁)花一年半时间完成新书《新加坡六十年:小国大智慧的故事》,收录60篇文章,聚焦建国以来新加坡如何迎难而上,蜕变为全球领先的现代化国家。全书分为“政府治理”“社会和谐”“观光与文化”等10大主题,印有简体字和繁体字版,也计划推出英文版。

他强调,台湾文创人才丰沛,新加坡则具备英语优势与国际平台,两地优势互补。他期许能通过更多教育与文化交流,推动双向合作,携手打造经贸与文化双赢局面。 

童振源在代表处受访时透露,新台经贸与文化交流密切,台湾各界络绎不绝来新参访。他除了率团走访,也在官邸设宴接待来宾。

童振源书中分析,新加坡成功的三大关键是:唯才是用、良政善治、促进族群和谐,并强调它们通过各项政策具体落实,值得各地政府借鉴。

单在去年,他就在官邸设宴300场,接待约4000人。最高纪录一天四场,包括三餐与下午茶或宵夜。参访团成员背景多元,涵盖经济、产业、智库、非政府组织及文化娱乐界;参访机构从乐龄照护、组屋到高科技企业皆有。成员提问专业深入,激发他作为国家发展研究学者的求知欲。他在密集交流中抽空沉淀思考,结合实地观察与交流,写出一篇篇“学习心得”。

他坦言,学习心得难免有不足,“还是要多学习”,但希望通过深入浅出的观察,将新加坡成功的多重因素整合呈现。他也希望这本书能“抛砖引玉、互相激荡”,协助台湾各界从全局视角来理解新加坡的历史与发展、现况、愿景与社会纹理,从而更有信心在本地投资与经营。

“我希望更多人了解,新加坡的繁荣进步不是一任政府可以做到的,而是从1965年甚至之前传承下来的雄厚基础,在打造健全制度和政策逻辑后, 在适当时机不断地往前推进。”

他以半导体和AI为例指出,台湾拥有高端人才和完整产业链,未来可在新加坡拓展晶圆设计与制造业务,双方也可结伴进军即将启动的新柔经济特区,在当地开展封装测试业务。

在文化与创意产业方面,童振源观察到台湾歌手、舞台剧、戏剧、电影与书店广受新加坡民众喜爱,并透露新台正洽谈合作制作电视节目。

望新书协助台湾各界从全局视角理解新加坡

台湾商界和文教与科技等团体密集到新加坡考察,官邸一年设宴接待约300场交流。为促进新台之间的了解、交流与合作,驻新加坡台北代表处代表童振源教授将参访交流中撰写的60篇“学习心得”集结成书。他也捐出所有版税,并以赠书回馈新台友人,向新加坡建国60周年致敬。

童振源以新加坡的语言政策为例,指出通过以马来语为国语、英语为工作语文,并推动各族母语的双语教育,是一项细腻而前瞻、兼顾族群和谐与国际化的策略。

童振源指出,新台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绿能、生技、新创、垂直农业与文创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他期许通过更多教育与文化交流,推动双向合作,携手打造经贸与文化双赢局面。(唐家鸿摄)

在交流过程中,他印象最深的是与现年87岁的建屋发展局前局长刘太格对谈。刘太格透露,建国总理李光耀曾就组屋政策与他进行超过20次的一对一午餐会,每次平均提出三项课题。他多次提出不同意见,李光耀不仅认真聆听,还欣然采纳合理建议。

农业方面,他以台湾的元通绿能科技为例,该公司正于本地发展垂直农业,试营运阶段年产达200公吨,今年下半年设施完工后可望提升至2000公吨,为新加坡要在2030年实现本地出产农产品可以满足国人30%营养需求的目标提供助力。

谈到合作前景,他指出,新台在半导体、人工智能(AI)、绿能、生技、新创、垂直农业与文创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