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之前在卫生部上班,今年初调任幼儿培育辅助计划(KidSTART)担任总裁。
辞去卫生部副常任秘书的新闻见报后,刘洁敏(Jasmin Lau)的好友同事,男女反应极为不同。女性朋友同事问她是不是身体不适、在职场上冲刺太久想休息;男性则问她“是不是要换上白色装束”,认为她可能是冲动之举,并未深思熟虑。
确实,在许多前同事或上司眼里,刘洁敏仗义执言,敢于发声,会替功劳被上司领去的同事讨回公道。时不时有上司会好意劝她:“你下次不妨用更委婉的方式表达。”
刘洁敏说:“我之前做医疗保险政策,谈大方向和长远政策,但这对他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影响,因为他的身体很好。可是漏水这件事,一直困扰着他,是切身烦恼。如果能帮他解决,对他来说意义更大。”
政坛前辈也传授她几个避免踩雷的要诀。第一是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第二是待人处事必须言行一致,第三是不可轻诺寡信。
从政的意义,或者就从一个月前在衣柜里添置的白色装束那样,看似微不足道,却是影响深远。
就如父亲给自己参政的箴言:“照顾人民是国家大事,审慎而行。先了解自己的初心,不要随波逐流或见风使舵。”
刘洁敏在提名日前一天,在她准备代表人民行动党竞逐的宏茂桥集选区接受《联合早报》专访。访问时,她的好友林思静,特别点了两盘炸薯条,林思静说:“洁敏很爱吃炸薯条和零食。”在国大医院当医生的林思静是主动帮忙刘洁敏的好友之一。
刘洁敏自小是学霸,莱佛士初级学院毕业后,同时被本地大学医科和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海外奖学金计划录取。她听从父母到海外体验生活的建议,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修读经济和生物工程双学位,之后再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科技与政策硕士。
19年公职生涯中,她服务过财政部、人力部、公共服务署、卫生部及经济发展局,参与财政策略、人力规划、战略前景研究、医疗保健发展等高级别职务。
“我和老公都是公务员,受聘于国家,生活幸福。但如果我们一心只想自己过幸福的生活,其实也不对,想法很自私。我和老公一直讨论,他问我,如果没有孩子,是不是会答应。我说多数会。然后他让我不必担心孩子没人照顾,他和父母可以分担。而且有机会为社会和国家尽一分力,就应该去试试。”
刘洁敏基层工作经验较浅,但带给她的触动却不小,特别是基层义工的热忱。
从执行政策到主导政策
第二点是政治人物是公众人物,行为具有更大示范效应。“如果我强调相互尊重,我的言行举止也应该展现对人的尊重,然后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改变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漠、互不尊重的现象。”
2022年刘洁敏调任卫生部副常任秘书时,她为了确保不会“无日无天”地工作,影响自己与不满周岁大的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她先与上司下属沟通,主动调整日程,除了紧急事故或重要新政策宣布,平日傍晚下班后和周末是个人与家庭时间。一年多下来,同事们都习惯这种安排,她也添了老二。
政治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接受众人的审视。刘洁敏说:“当公务员,没人需要知道我是谁,我只须把工作做好。 参加政治,我得让大家认识我的性格和价值观,好比从我怎么坚持练球,了解我做事的态度,从交谈中,认识我不拐弯抹角的个性。”
延伸阅读
【GE2025】宏茂桥集选区首度出现三角战“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有自己的工作,每天还是花时间来帮忙。后来才了解,他们有的是一群朋友一起做,是日常社交圈子;有的真心想帮别人改善生活。有他们,我非常感恩。”
原因无他,刘洁敏一向重视家庭生活,而从政后须要在晚上和周末频繁参与居民和社区活动,这似乎与她的形象难以协调。
她说,在政府部门工作虽然可参与制定政策,但最终决定权不在她。她的职责是执行政策,即使所持看法不同,也须要按既定方向执行。当上议员则有责任在看到问题时表达看法,提出解决建议,甚至直接行动,主导政策的改变。
刘洁敏在旁点头附和,说没有卫生部长在场时,自己会喝甜味十足的奶茶。话题从刘洁敏特别的吃法谈开——吃寿司时,她先吃鱼再吃饭团;吃汉堡包时,把面包和肉馅分开吃。“这样才能吃到食物的原汁原味。”
刘洁敏重视家庭,喜欢与小孩玩,是两个儿子和他们托儿所同学的“孩子王”。她一直强调,从政和竞选是家庭集体活动。大她一岁的哥哥帮她把英文稿译成中文,母亲煲汤和收集新闻剪报,父亲行动支持,大嫂分享网上 “好康”信息,丈夫烤肉给她吃,比她小13年的妹妹陪走社区和负责社交媒体账号。每个成员,缺一不可,宛如社会缩影。
再来是走访基层的意义。最近有居民申诉家中墙壁漏水好几年,每次下雨客厅会积水,他担心年迈母亲滑倒。
政界和公务员都是“官家”饭,投身政界是公共服务的延伸吗?
“不算是,从政的责任更重,而且有两点不同。”
按部就班吃出原汁原味
所以,去年初首次受邀从政时,她很自然拒绝了。可是,受邀从政的会面没有结束,对方每一两个月锲而不舍地追问,刘洁敏也很纠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