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明的灵堂设在新加坡礼仪坊,星期一(4月21日)晚上8时举行追悼会。
骆明的心愿是写40本书,他今年2月刚刚出版了第39本书《九十年的回眸 潇洒走一回》,讲述了他从厦门来到新加坡,二战时期的生活。这本书是他去年10月时在病榻上口述,由三个儿女帮忙转录后,他亲自校对而成的。
叶丽茜说:“他这一生奉献给了文学,他像一个巨星,创造出环境,闪闪地点亮了那些小小的火把,让这些火点自己燃烧起来,推动了区域内华文文学的发展,亚细安华文文艺营就是一个例子。”
叶丽茜说,第40本书将是评论集,汇集了各个国家对骆明的文学作品以及贡献的论述,初稿已经完成,骆明亲自参与了校对工作。
骆明本名叶昆灿,1935年9月19日出生于厦门禾山,1937年9月随父母移居新加坡,2014年获颁公共服务星章。
他是南洋大学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后投身教育事业,曾任新加坡中正中学教务主任、公教中学教务主任、校长。他曾指导公教学生创办《学文》刊物,培养了一批文学爱好者,本地华文作家梁文福、柯思仁等都曾是《学文》的撰稿人。
第40本书初稿已完成
骆明在新加坡华文中学教师会暨职工会期间,恢复了期刊《南洋教育》,并出版了《新加坡青年》《中教学报》,同期也策划出版了“中教文艺丛书”和“中教文艺小丛书”。
伍木说:“和我诗里写的一样,对于他我会用‘牵挂’这个词,没有人像他这么牵挂新华文学的发展。他做那么多事,他都不会觉得累,他对新华文学是自然而然的牵挂,他放不下。”
大士文艺促进会会长烈浦说:“从1976年一起出版编辑《新加坡文艺》,我们共事将近50年。骆明一直积极推动华文文学的出版,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他擅长写散文,写了很多游记和记叙文,离开协会后,也出版了很多书。”
从早期的新加坡文艺研究会到后来的新加坡文艺协会,他分别担任过副会长与会长。骆明1983年起担任文艺协会会长,30年里《新加坡文艺》《新加坡文艺报》出版从未间断。此外,他还推动新华年度文选以及多种丛书的出版,策划和筹办多项华文文学活动。
骆明的女儿叶丽茜博士受访时说,父亲2023年因病截肢,过去一年里多次进出医院,还做了大手术。“他是一个战士,每一次都熬过了,这一次他可能累了。”
公教中学前校长、本地资深作家骆明于星期五(4月18日)凌晨过世,享年91岁。
延伸阅读
骆明:出院后要再写两本书 生命从88岁开始 骆明重新振作出新书本地作家伍木说,骆明不仅坚持出版《新加坡文艺》,还呼吁推出新华年度文选,建立新华文学馆,创办亚细安华文文艺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