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索学习兴趣 理工学院通识课程扩大修读学生大增

0
3

新加坡理工学院则开设商学、工程、资讯科技和科学四项通识课程。校方表示,近年来通识课程已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首选,约三成学生通过通识课程入学。

“我想通过视觉方式呈现故事,觉得这个课程更适合我。”

义安理工学院发言人说,院方开办的五项通识课程,每年录取约750名学生,至今已有超过5500人修读这类课程。义安理工的通识课程包括商学、工程、资讯科技、媒体和科学。

目前约有三成学生是通过通识课程入学,累计超过8000人。学生入学后,先修基础课程,再决定修读哪项专业文凭课程,并可参加教育与职业辅导活动,以帮助厘清志向和强项。

受访的理工学院指出,通识课程为尚未决定主修的新生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尽管校方未透露申请数据,但各院校均指出,相关课程的报名需求强劲。

通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探索兴趣,并通过接触不同领域的基础知识,做出更明智的升学决定。学生也可参与工作坊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专业文凭选项与相关职业发展路径。

通识课程(Common Entry Programme)让新生在入学的首一两个学期,先修读同学科类(cluster)的基础学习单元,之后再决定要修读的专业文凭课程。最终选修的专业文凭课程,必须与所属学科类相关。理工院最初只提供工程通识课程,如今已涵盖商学、资讯科技、媒体和科学等领域。

学生温凯心(19岁)在义安理工修读电影、音响与录像专业文凭课程,再过一年就毕业。她说,自己原本考虑报读大众传播课程,但在参与媒体通识课程时接触到视频制作后,发现对影片叙事的兴趣,最终选择电影、音响与录像作为主修。

南洋理工学院提供资讯科技、工程、商学、科学、设计与媒体这五项通识课程。发言人说,历届学生普遍反馈,通识课程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成学生选通识课程入学 逾8000人受益灵活升学路径

理工学院通识课程自2017年推出后,逐步扩展至更多学科,目前本地五所理工院开办的通识课程数量已增加四倍至25个。修读这类课程的学生占比,也从每届的10%增至25%。

即将毕业的新加坡理工学生张劲恺(21岁)也通过商学通识课程入学。他当初在会计和银行金融之间犹豫不决,通识课程让他接触到市场营销、经济与会计等基础科目,最终确定兴趣所在,选择了会计专业。

共和理工学院开办六项通识课程,包括艺术及媒体与设计、体育与保健、商学、工程、资讯科技和科学。

南洋理工三年级学生易嘉鑫(21岁)认为,通识课程让学生有多一些时间探索并做出决定,也可让学生发掘未知的天分。他在参与科技通识课程后,发掘对编程和科技工作的兴趣,选修资讯科技专业文凭课程。在理工院期间,他还参与世界技能比赛等活动,累积实战经验。

报读通识课程的学生成绩须达到入学截分点,门槛未必比其他专业文凭课程的来得低。以义安理工的商学通识课程为例,今年的截分点为10分,同属商学科的会计专业文凭课程截分点为11分,前者的入学门槛较高。

延伸阅读

【国会】让学生少修一科 初院入学标准2028年改为L1R4 联合招生截分点与去年相似 数初院与直通车学校 理科入学门槛略提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