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起步公司研制新型无人机电池 高校科研团队获专家“指路”

0
3

随着无人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一家本地起步公司正研发一款寿命更长且更轻盈的新型无人机电池,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小规模批量生产。

淡马锡新兴科技投资部高级副总监郑伟良指出,从现在到2030年,东南亚在气候相关领域的投资缺口大约有1.5万亿美元(约1.98万亿新元),因此需要更多投资机会和促进政策以提高脱碳的成效。

参加SGCV的另四个科技初创团队为:从事碳存储技术的Greentube Technologies(国大)、户外监控摄像头技术的CogniVision(国大)、氢气生产技术的HydroTech Solutions(南大),以及农业技术的Carbon Nano Dots。

她说,团队在SGCV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专家指导,有信心在东南亚开展创新捕碳计算方法,这也有利于更科学地降低碳排放。

南大团队创新碳捕捉测量 SGCV期待建立强大人才库

拉亚瓦拉普博士(47岁)也是国大设计与工程学院高级研究员,据他介绍,Thiospark成立于今年7月,并且在国大过去10多年电池技术研发基础上,研发出一种可实现超过500次充放电周期的无人机电池,比普通锂离子电池高出一倍,但重量却轻了约30%。

SGCV由国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淡马锡,以及由比尔·盖茨创办的突破能源(Breakthrough Energy)共同举办。首期活动从今年8月中旬开始,持续了10个星期,邀请了多名可持续领域的企业家、投资家等业者,为来自两所大学的六个初创团队提供专业培训,Thiospark是其中之一。

来自南大的Carbonsynk是参与此次项目的另一团队,负责人为南大亚洲环境学院博士生张译文(25岁)。据她介绍,团队正在研究一种计算“捕碳”量的创新方法。人们已经知道将采矿和建筑废料粉末洒在田地里,通过一种叫“增强岩石风化”的技术,“捕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所捕获的二氧化碳难以准确计量。Carbonsynk在此基础上,利用增强岩石风化溶解于水的特点,尝试在水稻田里准确推导出所捕获二氧化碳的多少。

延伸阅读

探讨能源领域碳捕获与封存是否可行 能源局征集计划书 采纳新科技 个人企业可轻松减排

“建立起气候科技领域强大的人才库,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一环,可见,像SGCV这样的倡议将起到关键作用。”

他解释,新型电池是一种固态锂硫电池,比一般液态锂离子电池输出的能量更高。由于没有易燃的液体电解质,还可大幅降低火灾等风险。

新加坡国立大学衍生起步公司Thiospark首席执行官拉亚瓦拉普博士(Rayavarapu Prasada Rao),在星期一(10月28日)进行的新加坡可持续产业风投培训项目(Singapore Climate Ventures Programme,简称SGCV)结业展示交流活动上,向《联合早报》记者透露了这个消息。

“SGCV有助于我们证明电池的能力,拓宽与业内人士的交往。在导师的帮助下,我们对发展方向也更明确了。” 他说,公司计划在未来六个月,争取具备小规模生产能力,并在本地获得认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