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区延伸到户外的生态园,园内有太阳能板,可驱动亭子内的风扇,让学生见识可持续能源概念。她指出,探索区不局限于科学这一门科,只要教学目标合适,教师都能善用空间布置活动。英文教师曾配合课文的太空主题,带学生到银河走廊活动。

新民中学则利用改造补助金,设立创客工作室MakerXpace。学校科技与商务部主任李富荣说,为更有效地促进跨学科学习,培养设计思维等技能,校方把原有的一间电脑室改为创客工作室,让学生进行三维打印、激光切割、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类实验等活动。新的创客工作室使用可灵活组合的桌椅,方便学生进行讨论和实验。
养正小学利用“校园灵活空间及食堂改造补助金”,把学校地面层的部分走廊,改造为探索区(Exploration Hub)。学生可更自由地到这个开放空间学习。
学生有机会在上课时间到工作室实践,也可在课后使用设施。他说:“工作室自今年第一学期开放后,我们发现学生更积极尝试、更有信心解题,并享受动手设计、制作原型且不断改进的学习过程。”
发挥巧思把走廊空间改造一番,也能布置成科学教室和天文馆,让学生拓展学习。
校方重新设计靠近科学室的走廊,增添沼泽缸(paludarium)、可进行互动游戏的大型平板荧幕,以及“银河走廊”等角落。银河走廊原本是一个普通的走道,绘上星球图案,增添蓝灯效果后,学生仿佛走入太空世界,可在这里观赏有关天文学的视频。
诺雅蒂说,探索区今年3月启用至今,互动平板荧幕很受学生欢迎,休息时间常有学生到屏幕前,与同学挑战游戏。游戏让学生从中学习保护环境的知识,教师也可适时更新游戏内容。
他指出,虽然学校可利用其他资助来提升科技设备,但不足以应付全面翻新,或购买专业创客器材的开销。新的补助金可进一步支持学校提供更完善资源。校方就利用补助金采购所需的器材如三维打印机、焊接装置等。
新民中学打造创客工作室 促进跨学科学习及创意思维
她说,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有趣,学生能在课外多接触科学。同学浦馨迩(10岁)认为,“银河走廊”很酷,犹如在科学中心,这些新设施使校园看起来没那么单调。
教育部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截至今年3月,约100所学校已获资助,将用来提升校园设施如打造创客工作区、环境学习区、学生协作空间等。各校获得的资助,介于17万元至27万元。
学校科学部主任诺雅蒂受访时说:“科学的学习要有趣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探索,我们决定利用走廊的空间,让学习不局限在科学课节的时段。休息和课外时间,学生也能到探索区接触科学等知识。”
采访当天,参加校内科学增益课程的四年级学生林嘉浠(10岁)第一次到探索区体验。她与同学拿着学校提供的平板电脑,到不同角落学习,扫描QR码后,阅读额外信息。
教育部去年4月推出校园灵活空间及食堂改造补助金(School White Area and Canteen Grant,前译学校“白色空间”及食堂改造补助金),供学校申请补助,优化校园和食堂空间,为学生打造创客工作区、阅读角落或园艺园等设施,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活动。
新民中学把其中一间电脑室改造为创客工作室,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实践,培养设计思维。(新民中学提供) 未经过改造的“探索区”走廊。(养正小学提供) 养正小学把走廊的空间加以设计,增添互动屏幕,让学生在课外能通过互动游戏培养可持续环境意识。(特约陈福洲摄)养正小学前年中开始让教师接受设计思维培训,探讨如何通过设计提升图书馆、食堂和科学学习设施。
未经过改造的“探索区”走道。(养正小学提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