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况报道:动物园半世纪守望 用爱延续明星传奇

0
0

时任野生动物保育集团首席生命科学官兼副首席执行官曾文豪兽医博士当时说,原希望强化治疗对伊努卡的伤口愈合有帮助,但后来发现无效,“它肯定很不舒服,也很难受……但和所有动物一样,伊努卡非常坚韧……它没有把不适表现出来,这不表示它不痛、不难受。”

圈养在动物园的动物,寿命一般比野生动物长。根据2016年一项对50多种哺乳动物的研究发现,超过80%的圈养动物物种,比在野外的同类活得更久,特别是生活节奏较快的,如在野外死亡率高、寿命较短、繁殖率高的物种;反观生活节奏较慢的物种(如寿命较长、繁殖率低且在野外死亡率低),圈养对延长寿命的帮助较少。

目前,夜间野生动物园仍有一对四岁的白虎兄妹帕莎和凯萨,是在2015年1月15日从印尼来的。

凯凯和嘉嘉是在2012年从成都空运至新加坡,入住河川生态园。2022年,万态保育集团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签署协议,延长嘉嘉和凯凯原有10年租借期限至2027年。

负责照料53岁黑猩猩“首领”托戈(Togo)的万态保育集团高级动物饲养员马卡礼说,托戈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健壮。一般野生黑猩猩寿命为40至45岁。

阿明死后,举办了追悼仪式和葬礼,是动物园第一只放入棺木下葬的动物。动物园内竖立铜像纪念阿明,命名园内一个餐厅为阿明餐厅,阿明的明星动物角色由它的孙女伊诗塔(Ishta)接任,同时也改名为阿明。 

一名32岁的动物园清洁工跳入虎园,随后被白虎咬死。(档案照片)

明星动物之外,年长动物须特别照料。

三只白虎马上成为新加坡动物园的最新亮点,它们并不是新加坡的首批白虎;早在1998年,动物园曾展示过从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借来的两只白虎。

夜间野生动物园的饲养员常会给年迈的戈玛蒂多种多样的啃食植物选择,其中包括它喜爱的豆荚,以保持它们的兴趣和活力。(万态保育集团提供) 白虎向来是动物园的明星动物。(档案照片)

全世界仅存不到200只 白老虎成动物园新亮点

早在这之前,本地有几个小型私人拥有和经营的动物园,分散在榜鹅、巴西班让和实龙岗等几个地点。

叻叻则在2023年8月满两岁后,于隔年1月返回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人道毁灭是最人道和有同理心的选择。我们不会随意做这个决定,而是以动物的最佳利益出发,不让它们长期受苦。”

1973年6月27日,新加坡动物园正式开放,占地28公顷,毗邻实里达蓄水池上段附近,也被称为万礼动物园,拥有300只70个物种的动物。

喜娃在12岁前后,生下伊努卡,在35岁(2012年)因后肢无力,无法进食,经兽医诊断无复原可能后,被人道毁灭,死时是世界上第二年长的北极熊,喜娃出生在德国动物园,一生也没见过北极的冰天雪地。她的身体经过标本处理,一年后作为展品用于学生的教育讲座。

例如在夜间野生动物园,27岁的马来貘乌鲁(Ulu)因年纪大,牙齿磨损,饲养员须把胡萝卜和红薯煮熟让它吃。

悉心照料年长动物 为它们编织最美黄昏

一生没见过北极冰天雪地的喜娃,以35岁高龄与世长辞,身体经过标本处理后,常驻热带岛国。(档案照片)

那努则是在伊努卡五岁时(1995年)突然死亡。当时18岁的那努心脏和肺部原来就有毛病,兽医说它可能是心脏病发作暴毙。据当时的动物园管理员苏巴士说,那努死前两三个星期反应有点慢,也有作呕和轻微咳嗽的现象。由于不能确定病症,动物园不会把遗体制成标本。

首只本地诞生熊猫宝宝 叻叻呆萌样融化众人心

拥有高智力与亲和力 阿明获颁特别旅游大使奖

2018年4月25日上午9时30分,此刻的心渐渐下沉。伊努卡“安乐死”了,所有曾陪伴它的管理员都围着它,送它最后一程。

或许是“阿明”这个本地化的名字易为人所记,加上这只雌性红毛猩猩高水平的智力及亲和力,使它迅速成为游客宠儿。

1920年代,一名印度裔富商在实龙岗路上段洋房外饲养了许多动物,据说有200只动物和2000只鸟,大家称它为榜鹅动物园。随着周末去参观的人逐渐增多,他开始收入场费,并于1928年迁至靠近榜鹅海滨更大的场地。二战日本入侵前,英国下令关闭动物园。(档案照片)

2006年底,动物园宣布,等伊努卡母亲喜娃(Sheba)过世后,会把伊努卡转送至温带地区动物园,原因是北极熊的保育需要很大的资源,动物园想把更多注意力放在热带和亚热带的动物上。

而今,新加坡动物园已归入万态保育集团,与河川生态园、夜间野生动物园、亚洲雨林探险园以及新加坡飞禽公园,组成万态野生动物世界。五个园区里饲养着超过2万1000只动物。

1990年12月26日,伊努卡出生,是世界上首只在热带出生的北极熊。它27岁因年老病多被人道毁灭。(万态保育集团提供)

伊努卡独自生活六年,除了与老年相关的疾病,如关节炎、牙齿问题和耳部感染,也出现肌肉萎缩、以及可能由失禁和反复的尿道感染导致的下腹发炎。虽然药物能稍微缓解疼痛和不适,但长期服药会失去疗效,甚至可能导致肾脏衰竭等不良副作用。

河川生态园的大熊猫展区内,嘉嘉叻叻开心玩乐。叻叻是在新 加坡出生的大熊猫幼崽,满两岁后,它于2024年1月16日返回父母的故乡中国。(档案照片)

集团生命科学和营运副总裁曾文豪兽医博士说:“我们不只是关注延长寿命,更重要的是提升健康活着的时间,让它们继续享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免受慢性病的负面影响。这包括主动管理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保持活跃的晚年生活。”

伊努卡死后进行解剖,遗骸一部分保留作教育用途。它的住处和展区则重新设计和改建为崭新的动物行为及教育增益区。根据北极熊国际组织统计,目前圈养在不同地方动物园的北极熊约有300只。圈养的北极熊平均寿命为25年,野生北极熊的平均寿命为15岁至18岁。自此,我国饲养了北极熊40年,正式划下句点。

托戈(右)53岁了,还很健康。动物护理团队会把坚果和水果放在箱子里,鼓励猩猩们动脑筋,想办法获取里面的食物。(万态保育集团)

大熊猫叻叻的诞生,是新加坡动物保育工作的一大喜讯,也令本地和海外游客雀跃万分。

今年新加坡庆祝建国60年,备受海内外访客喜爱的新加坡动物园,至今已走过超过半世纪。 这些年来的动物明星,你还记得多少?隶属万态野生动物世界的动物园, 是如何让年老动物安享晚年并安息的?这期实况报道,一起回顾记忆中的它们。

白虎是基因突变的孟加拉虎,每1万只老虎中仅有一只没有皮肤中的橙色色素,双眼呈蓝色。(档案照片)

1990年12月26日,新加坡动物园迎来了世界上首只(也可能是唯一一只)在热带出生的北极熊——伊努卡(Inuka)。

阿明是第一个获颁“特别旅游大使”奖的非人类,当时获新加坡旅游促进局颁予一大串香蕉。(档案照片)

马卡礼说,黑猩猩是高度社交的动物,因此也会关注托戈的社交互动。目前托戈还是很活跃,是团结黑猩猩们的慈爱长者。“这些年来,我与它一同成长,看着它优雅老去,无比欣慰。”

当时新加坡动物园已辟设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猩猩展示区之一,而且一直是游客必到的重点园区景点。

1992年,阿明获得新加坡旅游促进局颁发的“特别旅游大使”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非人类得主,肯定阿明对新加坡旅游业贡献巨大。

像阿明一样,伊努卡深受本地和海外游客喜爱,是动物园营销活动的吉祥物,但因北极熊本来就不是热带动物,伊努卡和它的母亲喜娃白色毛发上长出绿色青苔,引发了动物福利组织的关注和讨论。

2021年8月14日,从中国租借来的两只大熊猫凯凯和嘉嘉,通过人工授精,成功诞下了雄性熊猫宝宝叻叻。

据说,巴萨帕先生的宠物孟加拉虎阿佩,会像狗一样跟随他。阿佩当时住在榜鹅动物园。(档案照片)

延伸阅读

万态保育集团引进马来亚虎和斯里兰卡花豹 促进濒危物种繁衍 与动物为邻 万态下半年推出露营体验与儿童教育项目

此外,集团会安排长期照顾动物的饲养员与它们告别。动物遗骸会解剖检验,确定死因,供未来预防性健康计划和动物长期护理之用。

一提起新加坡动物园的代表明星动物,非红毛猩猩“阿明”莫属。

2018年4月12日,27岁土生土长的北极熊伊努卡,摄于居室。(档案照片)

46岁的印度犀牛戈玛蒂(Gomati)是万态野生动物世界最老的犀牛。过去十年,兽医为它注射避孕疫苗,控制生殖激素,因为犀牛年龄越大,越容易患上生殖道肿瘤。

1982年,时任动物园园长哈里森推出付费的“与红毛猩猩共进早餐” 活动。这个概念大受游客欢迎,也让阿明声名远扬,和它合影的游客成千上万,其中包括英女王夫婿菲利普亲王、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美国巨星迈克尔·杰克逊、著名电影明星伊丽莎白·泰勒等名人。阿明走红后的四年里,还拍过30部旅游纪录片。

伊努卡的母亲喜娃在1978年14个月大时,从德国科隆动物园来到新加坡。伊努卡的父亲那努(Nanook),也在1978年,由加拿大政府送给新加坡动物园。隔年1979年,一只雌性北极熊安娜娜也从加拿大来到新加坡,它在1999年去世。

2001年,在新加坡与印度尼西亚动物交换计划下,在印尼野生动物园出生的奥玛,与它的两只姐妹吉皮(Jippie)和温妮(Winnie)来到了新加坡。当时他们还不到两岁。

隔年动物园改变计划,表示伊努卡在本地出生长大,已经适应热带雨林气候,运输过程和新环境都可能令它不适。从未见过白皑皑冰雪的伊努卡,也因此没有踏出过动物园半步。

对一只大型猫科动物来说,活了17年多是难得的。在野外,老虎的平均寿命为10到15年,圈养的平均寿命则为16到20年。

据文献记录,性情温和的阿明也曾耍过性子。在1982年拍摄旅游宣传视频时,阿明爬上一棵树不肯下来,在树上待了三天后摔下,摔断了胳膊。1992年,它因疑似嫉妒而攻击了一名法国女学生。

2008年,白虎展区发生一起悲剧,一名32岁的动物园清洁工跳入了虎园,随后被老虎咬死。

白虎奥玛(Omar)是新加坡动物园的另一只明星动物。

基于此,万态保育集团多年来推出了动物“乐龄护理计划”,照顾年长动物。当动物成长到圈养寿命四分之三的年龄时,兽医和动物护理团队会根据不同物种的特别需求,制定综合医疗护理计划,除了提供合适的营养和居住环境,还确保动物晚年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动物园是我国70年代初期发展新加坡旅游业的计划之一,与圣淘沙和裕廊飞禽公园等新景点,一起被大力推广。当时的构想是以开放式设计,让动物可以在宽敞的围栏中自由活动,作为最大特色。

不过,曾文豪说,不管现代兽医学如何发达,总有一天老年动物的生活质量会严重受损。

吉皮和温妮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去世,奥玛一直活到2017年6月。奥玛晚年因患有黑色素瘤和关节炎,在老年动物护理计划下量身定制健康照料,增寿和改善生活质量。可惜后来情况恶化,不得已被人道毁灭,当时还差三个月就满18岁。

不过,为了确保它继续健康,托戈量体重的次数,从每月一次增加到两次,每天也有额外1公斤的水果,确保它营养充足。未来托戈的护理安排会继续进行调整,如让它吃更易咀嚼的燕麦、或在食物混入营养补充剂等。

阿明“原籍”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估计是生于1960年前后,原是被当地一户家庭非法饲养的宠物,于1971年约7岁时被“救”出落户新加坡动物园。

至今已有52年历史的新加坡动物园,是许多人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例如根据每只动物的偏好和习惯,调整居住环境和“家具”,配合渐渐衰弱的体力;食物也会特别配制或烹煮,方便进食,确保营养均衡;并定期进行牙齿和身体检查等。

白虎是基因突变的孟加拉虎,每1万只老虎中仅有一只没有皮肤中的橙色色素,双眼呈蓝色。据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数据,野生白虎已绝迹,全世界仅存不到200只。

2008年2月8日,这只爱吃榴梿的猩猩自然死亡,它当时48岁。据管理员说,阿明虽年事已高,行动缓慢,但健康基本良好,去世前一天还能照常散步。去世当天,阿明看来有些虚弱,不过仍能如常吃水果早餐。不料,半小时后,它突然呕吐。接着,它站起身,双手紧捉铁丝网,不一会儿就一动也不动了。虽然它当时睁开着双眼,但管理员一看就知道不妙,兽医赶到时,阿明已去世。

它“享寿”相当于人类的95岁,遗下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和六个孙子,算是子孙满堂。它的子孙在动物交换计划下,遍布世界各地,比如大儿子“星星”,落户澳大利亚珀斯动物园。

2018年4月25日,27岁的它健康再度恶化,新加坡野生动物保育集团再次基于人道和动物福利立场,人道结束这 “老伯伯”的生命。

首只热带出生北极熊 伊努卡成营销活动吉祥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