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 航空业三成工作须重新设计和转型

0
0

最新的《航空业工作转型报告》指出,航空领域受新趋势影响的岗位主要属于劳动密集与重复性高的工作,例如行李处理、地勤支援和部分安保岗位。这类工作未来五年内将经历中度至高度的转型,不仅须重新设计工作流程,也须为员工提供技能再培训与数码能力建设的支持,使他们胜任新任务,并掌握航空业转型所带来的新机遇。

报告内容所根据的研究自2024年3月份展开,历时一年,涵盖超过200家航空相关企业。研究团队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多轮三方协商工作坊,厘清业内各领域岗位的变化趋势与关键技能需求。

延伸阅读

我国携手国际民航组织 助力亚太培养航空业人才

未来五年工作 重塑六大趋势

未来五年,本地航空领域预计有多达三成的工作岗位须重新设计和转型,尤其是地勤、维修与安保等前线职能,它们受自动化、数码科技与绿色营运趋势的影响最为显著。

报告总结出未来五年的工作重塑六大趋势,涵盖技术与非技术领域。这包括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数码化和人工智能更普及、消费者偏好转变、员工职场期望改变,以及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这些趋势不仅促使企业调整营运模式,也将显著影响员工的工作方式和能力结构。

目前,我国航空枢纽共有超过6万名员工,分布在七大领域中,包括本地航空公司、地勤服务、机场营运与服务、飞机维修、航空安保、政府单位,以及外籍客运与货运航空公司。各子领域的员工年龄结构也有所不同,例如地勤服务的“Above-wing”岗位(如登机服务)员工年龄中位数普遍低于40岁,而“Below-wing”岗位(如行李与货物操作)和机舱餐饮人员的年龄中位数则接近55岁;飞机维修领域则由一支平均资历约20年的本地核心技术团队组成;安保岗位如辅警与安检人员的年龄中位数则低于50岁。

为协助企业有系统地过渡转型,劳动力发展局将在今年稍后时间发布《航空业工作再设计指南》(Aviation Sector Job Redesign Playbook),为雇主提供识别岗位转型机会与实施流程的实用工具与框架。

《航空业工作转型报告》由新加坡民航局与劳动力发展局联合拟定,星期五(7月18日)在新达城会展中心举行的“航空一心职业与教育展”上公布。

报告指出,员工将必须掌握对更多系统的操作、数据分析,以及远程管理等能力,以配合行业迈向进一步数码化、智能化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例如,维修人员须具备电动车、系统远程监控与预测性维护的相关技能,安保员的工作则会转向以系统监控与应变分析为主,部分岗位如日常检查已改由具备人工智能功能的巡逻机器人来执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