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骗局猖獗 今年首五个月至少375人上当损失240万元

0
0

在一些案件中,骗子指示受骗者购买手机和在自己名下注册SIM卡,然后交给一名钱骡后,才接受他们的贷款申请。也有骗子会自称是合法放贷商的生意伙伴等,来进行诈骗。一般相信,骗子会称受骗者暂时无法借贷大额款项,让对方去向合法放贷商借钱来“开户头”等,以借取更多款项。

另外,合法放贷商在发出借贷款项前,不会要求借贷者先支付任何款额,包括“消费税”“行政费”“手续费”等。合法放贷商会直接从借贷款额中扣除所需的行政费。

当受骗者通过WhatsApp或短信回复和联系对方时,对方会先要求受骗者支付一笔“律师费”或“保险费”,并指示受骗者通过电子转账、PayNow或当面交付现金的方式付款。

合法放贷者不会要求借贷者先支付任何款额

谎称提供借贷,但要受骗者先付“保险费”或“律师费”,警方提醒公众小心借贷骗局。当局今年1月至5月已接获至少375起报案,损失款项至少240万元。

受骗者最后没有收到贷款,才发现自己上当。根据警方2024年诈骗和网络犯罪的半年数据,去年1月到6月,当局接获约571起借贷骗局报案,损失款项约250万元。这也意味着平均损失为约4459元。

警方也提醒公众切勿协助陌生人注册eSIM或SIM卡,以免卡被滥用后,自己成为犯罪同伙。公众应留意最新的诈骗趋势,例如浏览www.scamalert.sg,或拨打反诈骗热线1799。

警方星期三(7月16日)发文告透露上述数据,指出在借贷骗局中,受骗者会在社交媒体平台如TikTok和脸书,或上网时看到一些自称能快速提供借贷服务的广告。也有受骗者会收到陌生短信,称能提供类似服务。

当局提醒,合法放贷商禁止拨打推销电话及发送借贷信息给公众,也不能借出款项给没有亲自到放贷公司的人。合法放贷商有义务核实借贷者的身份。

延伸阅读

涉诈骗和非法放贷活动 536人受查 贷款3万元不成 商人反遭诈8万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