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学院推“T型教育”新策 厚植专精能力拓展跨域视野

0
1

也是新加坡司法学院理事会主席的高庭法官郭民力,在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为应对日益复杂和快速变化的挑战,学院致力于激发法官的好奇心,采用创新教学法,培养法官成为具前瞻思维的领导者。

为了让法官能更好地处理复杂案件,新加坡司法学院采用“T型”教育策略,强调核心司法能力的深度培养,并拓展交叉和新兴领域的知识广度。教学方面,学院积极融入创新技术和艺术元素,如引入视觉艺术、电影和文学,增强法官的情感共鸣和反思能力。

为深化审裁能力,学院提供审判技巧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同时通过结构化的导师制度和实习计划拓展“课堂以外”的学习,也提供“法律以外”的课程如法医学、文化和社媒的使用、性罪案受害人的心理等。

针对兼顾审裁和系统性角色的法官培训,郭民力表示,“我们通过‘T型’教育策略来实现这点,既关注核心司法能力的深度培养,也兼顾交叉和新兴领域的广度扩展”。

面对复杂案件 法官善用机制兼顾独立与专业

若在相关领域面临问题,法官可向资深同事寻求指导。在适当的情况下,法官可通过既定的法律机制借助外部专业知识,如委任独立律师、听取专家证人意见等。这些机制确保法官在保持决策独立性的同时,获取必要的专业知识,从而在复杂案件中做出明智裁决。

他认为,部分课程侧重法律知识,部分侧重技能培训,他认为有益的是与法律相关领域的课程,如新技术、法医学和心理学等。“我认为能让我掌握独立学习工具,或让我用不同视角反思工作的课程是最好的。”

就系统性角色而言,学院会邀请公共机构领导分享部门转型和信息技术现代化等课题,这将有助于法官学习和借鉴成功改革经验,进而加强司法行政。

理事会副主席菲立·惹耶勒南法官认为,能让他掌握独立学习工具,或让他用不同视角反思工作的课程是最好的。(李冠卫摄)

延伸阅读

最高法院法官吴亦涵 明年1月出任副总检察长

高庭法官菲立·惹耶勒南是理事会副主席,同时也是司法学院的教师和学员。他受访时说,学院通过结构化方式确保课程与各级别法官具关联性和实用性,包括设立法律领域咨询小组,收集课程反馈,以及定期举行全体会议。

郭民力也说,让法官在司法改革中扮演领导角色愈发重要,学院因此不断引入能够让法官具备相关能力的培训,并采用创新教学方式,例如使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以及把艺术融入教学,通过视觉艺术、电影和文学元素,增强法官的情感共鸣和伦理反思能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