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坊外墙红白取代黄绿 专家:历史与保留价值不受影响

0
1

但他指出,人们对颜色的喜好是非常主观的,红白色系的选择令人有些意外。“这个色系会激发强烈的感官体验;选择如此强烈的颜色,尤其是红色,可能引发公众讨论,更何况珍珠坊是个如此显眼的地标。”

学者:建筑结构不受影响 刷新色不影响保留价值

非营利建筑保护组织Docomomo联合倡议人何永轩客座副教授受访时说,珍珠坊刷上新色不会影响其保留价值,这是因为关键是建筑结构不受影响,“且外墙油漆是能洗掉更换的”。

延伸阅读

市建局拟保留达哥打弯旧组屋等五座地标建筑 黄金坊“旧貌新生”2029年第三季完成修复

市区重建局在2023年指出,经评估,当局认为珍珠坊具有“重要文化遗产意义”,不允许完全拆除,也不支持全面重建有关地段,并且在研究把它列为受保留建筑。

“以往可能会担心,要是不油漆,或出现发霉的问题,但如今已有先进的科技和处理方式去解决这个担忧。朴素简单的外观,配上颜色鲜艳的商铺、公共空间和内部设计,将形成很好的对比。”

李国梁说,珍珠方地点适中,当年周边有多个戏院和露天市场,是个购物天堂,居民溜达的好去处;它也是最先引进电动手扶梯的建筑之一。“这些才是它的历史和人文价值所在。”

珍珠坊将换上新装,建筑外墙将刷上红白漆,取代原来的黄绿色系。受访文史和建筑保育专家认为,珍珠坊的建筑结构不变,只是刷新漆,这并不会影响它的历史和保留价值。

新加坡文史工作者李国梁也指出,珍珠坊并非第一次更换外墙颜色,且建筑结构保留不变,因此刷上新漆不会影响它的保留价值。“重要的是,珍珠坊三个中文字没有拆除或更换,因为它的意义重大,是个特征。”

据《联合早报》了解,由于珍珠坊未正式列为受保留建筑,因此业主有权决定建筑外墙的颜色。

也是建筑保育咨询公司Studio Lapis联合创办人的何永轩说,珍珠坊是1960年代粗犷主义(brutalism)建筑美学风格的代表。若要最好地呈现这个历史底蕴,最理想的颜色其实是不上色,展现出混凝土的自然色。

《海峡时报》星期二(5月27日)引述珍珠坊管理代理人说,红白色系是由一名设计师所建议,并获得建筑管理理事会的批准,他们并非特地配合SG60而选择这个色系。不过,《联合早报》联络不上管理代理人。

1973年建成的珍珠坊,楼高31层,有近300个零售店面和办公空间,以及288个住宅单位。它由本地已故先驱建筑师林少伟领头设计,是具有丰富历史意义的地标建筑之一,曾是本地最大的购物中心。

建筑外墙的修复和粉刷工程去年底展开,预计今年8月中完工,进度视天气情况而定。

珍珠坊最初落成时并没有油漆,1980年代才刷上浅粉色的油漆。之后则是橙色与绿色,以及黄色与绿色的颜色搭配。

文史工作者:珍珠坊非首次换外墙颜色

去年11月,建设局要求珍珠坊管理层检查建筑外墙,进行相关修复。由于外墙油漆因此受影响,建筑需要重新粉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