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人穿手语T恤义走创纪录 筹32万元善款挺听障者

0
0

延伸阅读

滨海湾花园国庆演唱会 弱势群体温情共庆国家生日 吃榴梿献爱心 聋人协会为听障儿童筹款5万元 律政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左二)在徒步过程也和其他参与者一起向聋人群体学习手语。(郑一鸣摄)

手语翻译员郑明粦(48岁)在27年前通过社区活动第一次接触到手语,随后加入聋人协会负责协调义工活动,也开始手语翻译。

他们也在活动过程中,向聋人和手语翻译员学习多个手语词汇,包括“alamak”(马来语,意为“哎呀”)和“滨海湾金沙”等具有新加坡特色的手语。

律政部长兼内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担任活动嘉宾,和参与者一起身穿白色的活动T恤,背后印着英文字母“A”到“Z”的新加坡手语,缔造了“最多人穿新加坡手语T恤步行”的全国纪录。

他说,新加坡手语在逐渐完善,而每个人的手语表达方式都有一些不同,自己有不确定的词汇,聋人朋友们会耐心教导,完全没有沟通障碍。“我希望更多公众可以学习手语,尝试和聋人对话。久而久之,我们就能打造一个没有隔阂的社会,让聋人也真正融入群众。”

26岁的穆斯塔克(Moamed Mustaaq Wafeeq)从小失聪,就读新加坡聋人学校(Singapore School for the Deaf)和蒙巴登职业培训学校。他如今是一名送餐员,日常工作中大致顺利,不会面对太大的困难。

他通过手语翻译员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以后会继续支持聋人群体和不同活动。”

配合聋人协会创办70周年,义走共筹得超过32万元。款项会用于支持协会推广惠及聋人群体的活动和资源。活动由房地产经纪公司ERA产业主要赞助。

约1500人星期天(5月25日)参加了由新加坡聋人协会(SADeaf)举办的“胜于言语,走出改变”(More than words, walk with a difference)慈善义走。

协会执行总监赖卓士说,听觉障碍随着本地人口老龄化会越来越普遍,这个群体迫切需要更多认知和支持。他乐见越来越多活动上开始邀请手语翻译员同步翻译,包括上个月全国大选的16场群众大会。“我们在接下来的国庆庆典上,也会与主办方合作,让现场更多人可以看到同步手语翻译。”

此外,不少公众踊跃报名参加新加坡手语基础课程,聋人协会也将推出更多课程以应对需求。

遇到棘手的事情,人们可能会不自觉地感叹“alamak”,同时举手轻拍额头示意。这样的直接反应动作,经过多年的演变后成为新加坡手语的正式词汇,充满本地语境特色。手语翻译员鼓励公众多尝试用手语和聋人沟通,让新加坡手语更普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