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炎庆出任东北区市长 迪内希担任东南区市长

0
0

针对市长扮演的角色,黄总理在答复媒体询问时说,市长协助政府与国人沟通,并与各利益相关者及社群建立紧密联系,在推动社区凝聚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他以社理会邻里购物券(CDC Vouchers)为例说,这项计划正是由市长们提出构想并积极推动的。

原东北区市长、淡滨尼尚育区国会议员朱倍庆卸任,由淡滨尼集选区议员马炎庆接任。原东南区市长阀米已在本届大选中引退,由东海岸集选区议员、护联中心前总裁迪内希(Dinesh Vasu Dash)接任。

马炎庆出任东北区市长,接替朱倍庆;新人迪内希接棒引退的阀米,担任东南区市长。

其中三名市长维持原职,分别是西南区市长兼市长委员会主席刘燕玲、中区市长潘丽萍和西北区市长任梓铭。

当时,中区市长潘丽萍反驳说,社区发展理事会和各区市长扮演着辅助角色,协助找出区域的需求,再与不同机构合作,制定和推行能服务不同群体的计划。

延伸阅读

黄循财总理新内阁五看点

近年来市长职引争议

潘丽萍也强调,社理会和市长负责的是区域的工作,市长不会取代区内基层顾问的角色,而是为他们提供辅助。“我们是从区域的角度出发,找出并整合需求,汇聚资源,落实计划。”

近年来市长一职引起不少争议,包括新加坡是否要多达五名市长、市长的工作究竟是什么、66万元的市长年薪是否过高等等。在本届大选中,新加坡民主党和人民联盟的候选人都曾建议废除市长一职。

我国设有五个社区发展理事会,由五名市长管理。黄循财总理在星期三(5月21日)下午召开记者会宣布新内阁名单时,也公布最新的市长名单。

黄总理说,他这次委任马炎庆与迪内希两名新市长,相信每名市长都能带来独特价值。“我相信,他们仍是团队的重要成员,在加强社会凝聚力与推动社区建设方面持续发挥作用,协助建设一个更团结和包容的新加坡。”

“他们不仅具体落实,还不断改进,从最初的纸本礼券、依靠人力分发变成更方便的数码方案,减轻国人的生活成本压力。受惠的不只是家庭,也包括努力经营生意的小贩、商家和邻里企业。这正是市长切实发挥影响力的例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