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等级标签将在两年后扩大至日常使用的调味品和食油。多数受访者已有一定健康观念,并对举措表示支持,认为这有助提升公众意识;但有人指出,像酱油等调味料的用量仍取决于个人口味,也建议业者标注油品的正确用法。
公众:年长者对油品认识较少 标签有助引导健康选择
她认为,营养标签范围的扩大,将促使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加注重健康选择。
公众:营养标签可影响选择 但调味料用量仍看个人口味
她也认为,营养标签将有效让消费者更有意识、更倾向选择比较健康的产品。“像现在的饮料,我们会下意识地去选择比较健康的A或B,看到C或D会比较抗拒。”
延伸阅读
较健康油类虽居多销售仅占半 当局将推公众教育鼓励国人多买 新加坡控管反式脂肪有成 获世卫组织授奖表彰林淑怡指出:“经常下厨的人,应该会知道不同油类的差别,不会看到‘A’或‘B’等级就选择用不适合的油去烹饪。”
她提议,若担心消费者误用,商家可在网站上注明产品使用方式。
26岁的教师林淑怡一个星期在家做饭约两次,学校假期时则增至三四次。
她说,比较常使用橄榄油,因为相对比较健康。“我不会拿来油炸,因为我知道橄榄油的冒烟点低。但普通炒菜的话,我的火不会开得太大,所以我觉得影响不大。”
郑静恩说,如果产品上能标明油类的使用温度上限,会非常有帮助。
“可能我们现在有了年纪,会更倾向选择健康一点的产品。我身边的朋友也是这样,所以大家烹饪时都会选用较健康的调味料。”
她清楚不是所有食用油都适合任何烹调方式,但认为很多人未必知道这些差别。就像橄榄油不适合用于高温烹煮,她坦言是几年前才从朋友那里得知的。
徐宝枝一家都比较注意健康,目前也已经在使用低钠酱青。她很确定自己一定会在营养等级标签扩大后选购A等级的酱青、酱油。
54岁的会计经理徐宝枝在用油方面也有一定认识。据她观察,多数与她同龄的人对这类知识并不陌生,但60、70岁的年长者可能就没那么了解。
但调味料的使用则可能有差异,一些像林淑怡这样的消费者会更注重味道。“如果我觉得新买的酱青或酱油味道不够,一汤匙达不到以前的效果,我肯定会多加几汤匙。 但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感觉差别不大,所以还是要看个人口味。 ”
郑静恩(53岁,人事部经理)几乎每天都在家煮晚餐。她受访时说,家中备有多种食用油,分别用于炒菜、油炸和烘焙等,而这些油品都已贴有“较健康选择”标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