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廊成立至今不到两年,已吸引超过30名新会员加入,而且大部分是年轻会员。
过去一年多,晋江廊的访客超过2500人次,除了海外使节、本地师生,也有来自政府部门、国家文物局和档案馆及社团会馆的代表。
新加坡颜氏公会2013年打造颜氏文化馆,展区分成中国篇、家族篇和南洋篇三大部分,宣导孔颜历史文化与儒家价值观。颜氏文化馆另一特色是从2014年起培养中小学生成为学生领袖(导览员),至今已培养超过300名。
颜氏公会会长颜长江说:“早期只有会员才会走进会馆,文化馆开放后,吸引许多对会馆、历史、文化及寻根感兴趣的访客。一些颜姓人士透过媒体报道或会员朋友得知有这么一间文化馆,前来参观后加入成为会员。”
去年12月启用的新加坡咖啡店文化馆,设在新加坡福州咖啡酒餐商公会内,至今访客逾1000人次,除本地人,还有来自法国和日本的游客,目前团体参观预约已排到今年10月。此外,文化馆也和新风相声学会合作,把学生带到文化馆观看相声表演,平均每月举行两三场。
本地多家历史悠久的会馆社团,拥有大量珍贵文化遗产。尽管梳理、展出这些文物和史料是一项庞大工程,一些会馆依然凭借董事和会员的努力,设立免费文化馆。这些展览空间不仅拉近与公众的距离,也成功吸引年轻一代成为会馆生力军。
2024年12月,中国客家餐馆“客语”进军新加坡时,特地安排到客家文物馆举办别开生面的媒体招待会,让媒体品尝料理的同时,也通过展览了解客家菜的典故和发展。
和颜氏公会一样坐落在武吉巴梳路(Bukit Pasoh Road)的新加坡晋江会馆,旗下晋江廊文史馆于2023年10月成立,通过时间走廊概念,展出晋江人和晋江会馆在新加坡的重要事迹,内容包括早年苦力的生活和工作、会馆沿革、晋江乡贤故事、会馆在21世纪的新使命等。
延伸阅读
以南舜同宗会为活动基地 陈氏小会馆共享资源存续有方 佛总办卫塞节庆典 弘扬慈悲互助精神 去年12月客家餐馆“客语”在茶阳文物馆举办媒体招待会,时任会长何祥兴(右)向与会者讲解本地客家文化及发展。(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提供)位于芽笼18巷的“大埔客聚楼”即将竣工,今年下半年茶阳(大埔)会馆会所和客家文物馆将从芽笼22巷现址迁至新大楼。李宏斌说,客家文物馆将以崭新面貌,带给访客结合科技的全新体验。
咖啡店文化馆策展人林美美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文化馆得到许多正面回馈,反应令人鼓舞。接下来我们计划展开‘南洋咖啡’系列课程,如南洋咖啡品鉴、冲泡教学和咖啡文化探索。”
文化馆过去10多年到访人次约有1万6000人,包括会员和家属、社团组织代表和学府师生,以及参加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圆桌活动及宗乡总会活动的访客。文化馆计划增设颜氏家训介绍,讲述近年在国家社会层面有出色表现的颜姓人士的故事,并计划培训更多颜氏导览员及学生领袖导览员。
茶阳(大埔)会馆文物股主任李宏斌告诉记者,访客主要来自四个渠道,首先是文物馆的推广和宣传,其次是与本地学校和社区的合作,还有来自海外有兴趣了解客家文化和历史的人士,以及客家乡亲组织的参观团。
早在2002年,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就设立客家文物馆。2023年成为博物馆圆桌会成员后,文物馆吸引更多各源流的访客,2023年和2024年每年有多达4000人参观。

晋江会馆会长张振铭说:“除了本地媒体,《晋江经济报》和《晋江乡讯》也有关于晋江廊的报道,吸引到不少海外访客。访客从展览深入了解新加坡先辈的奋斗故事,认为晋江廊为新加坡华人历史文化的传承搭建了重要平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