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难辨时 不传不信
除了传授辨识技巧,叶若诗也建议公众在看到可疑信息或视频时,先思考信息来源,理解其内容,并与其他主流媒体的报道进行比对查证,最后才评估信息的可信度。“最重要是,如果真的还是觉得不肯定,就不要传播任何东西。只要你不肯定,就不要传播出去,那就好了。”

图管局办讲座 助乐龄提升辨识力
Subject: 国家图书馆管理局推广的S.U.R.E.查证法,包括寻源(Source)、理解(Understand)、研究(Research)、评估(Evaluate)四个步骤 。(叶伟成)叶若诗补充,讲话时身体不自然的摇晃、模糊或与人物动态不一致的背景等,都是常见的破绽 。她强调:“基本上只要让你看起来觉得不太自然,你心里头就要存疑了。”
随着人工智能和深伪(Deepfakes)技术日益精进,即将到来的选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息战挑战 。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这些技术制作以假乱真的政治人物视频,散播虚假信息,企图操纵民意。在这场真伪难辨的信息博弈中,辨识能力相对较弱的乐龄群体,往往成为虚假信息的首要目标 。
几位参加讲座的年长者受访时都能说出一些“识伪”招数。70岁的王先生说:“要看他的动作、眼睛、嘴巴的角度,看他的pattern(行为方式)。”80岁的连女士则指出,看到一些动作怪异的视频会“看了就怕”,提醒自己要警惕 。
近期,一段模仿本地部长的深伪视频在网络流传,引发了公众对于信息可信度的担忧。这些视频利用AI换脸或声音模仿技术,让伪造的政治人物发表看似真实的言论,例如推广可疑投资计划,或发表不实言论抹黑对手 。
S.U.R.E.四步法 谨慎查证信息来源
多位受访的乐龄人士都说,面对可疑信息时会保持谨慎。张女士认为,确认信息的真伪非常重要,不应马上行动,否则可能害人害己 。她说:“如果把假信息传出去,不是害我们一个,而是害很多人。”
为了帮助乐龄人士提升对深伪技术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图管局近期在施乐活跃乐龄中心(Sarah Active Ageing Centre)举办相关讲座,通过实例分析和互动,教导乐龄人士如何识破深伪视频的常见破绽:观察视频中人物的嘴唇动作是否与声音同步、身体语言是否自然、背景画面是否清晰,或有无不自然的扭曲或摇晃等 。
深伪技术以假乱真 乐龄易成目标
国家图书馆管理局节目与服务经理(外展)叶若诗指出,这类深伪视频的制作越来越逼真,有时需要非常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破绽 。她说,在国外选举期间,已有网民利用深伪技术制作政治人物的不实视频,通过散播负面信息来影响选情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