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大地震发生时,苏汉正位于泰缅边境,完成他500公里徒步筹款活动的最后一段路。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他毅然取消返回新加坡的航班,转头逆行而上,搭乘前往缅甸仰光的班机,投入灾后援助工作。
截至地震发生后的首个周末,他们和几十名志愿者一起已购入两百多盏太阳能灯、肥皂、水过滤器、药物等物资,陆续送往受灾地区。
苏汉也希望,地震给缅甸带来的关注不会稍纵即逝,而是能够带来真正持久、深入的关怀。
苏汉说,很多人对缅甸的理解很有限:“很多人说缅甸危险,但我在这近十年,从未真正遇过危险。我认为,国际社会对缅甸情况的呈现并不完整。”
他说,在天灾人祸面前,缅甸人民始终坚韧不拔,互帮互助:“这正是我为能与这个国家有所连结而感到自豪的原因。”
30岁的苏汉是华族新加坡人,过去七年多在缅甸扎根创业。他这次徒步是为了替一家位于边境的诊所筹款,没想到碰上了缅甸3月28日的大地震。
接下来灾情迅速扩大,死亡人数在24小时内不断攀升。他一落地,立即动员身边资源展开救援行动,不等外界捐款,先动用公司现有的所有储备,紧急安排物资送往灾区。
延伸阅读
缅甸曼德勒突发暴雨 地震灾民无家可归被淋湿 缅军延长停火八天 中国派团队监督北部停火为筹备这次救灾行动,苏汉至少改签了八次航班,取消原本已排定的多个行程。当许多缅甸人选择离开时,他却称缅甸是自己的“第二个家”。
苏汉透露,自己七年前在缅甸创办人力资源公司Crosswork,平日与不少在地有资源的个人、跨国企业、或有留学背景的当地人保持联系,这也正是他能迅速召集这么多资源的关键。
苏汉把滤水器捐赠给缅甸当地医疗行动组织Medical Action Myanmar和亚细安人道援助协调中心AHA Centre。(受访者提供)苏汉:天灾人祸面前 缅甸人依旧坚韧不拔

当天地面轻微震动时,他还没多想,直到看见新闻报道,才知道地震的破坏程度远超预期。苏汉随即决定取消返回新加坡的航班,转而飞往仰光。
为了让每一分钱都花在看得见的地方,苏汉召集身边的朋友和合作组织,将收到的善款直接用于采购医疗物资、米油、生活用品,以及灾区所需的交通费用。
从采购物资、调度卡车到分发援助品,几乎所有工作全由他的员工及员工的亲友等承办。由于缅甸局势复杂,不少国际组织也主动联系苏汉,请他牵线搭桥。
“缅甸其实不缺积极的组织,但许多组织不知道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发挥影响力。”
“过去五年,已有数以万计的青年离开缅甸。他们并不是普通背井离乡的人,而往往是受过最好教育、家庭条件最好的那群。这种人才真空若持续,是比地震更深远的危机。”
当被问及困难之处时,他说, 缅甸真正的困难,并不止于眼前的废墟。他观察到,近年来大批有志青年和高学历人才纷纷离开缅甸,国家正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
“一夜之间,网上涌现几千个筹款链接,不少人甚至不知道捐出去的钱,是否真的会被善用。”
文章评论